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6篇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2-06-21 17:25:03 本文已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6篇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新方向。首先,讲话深入分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其次,讲话提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第三,讲话阐明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使命和新担当,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引领作用,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和学科优势,着力推进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篇2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育人队伍强化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世纪命题,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筑牢教育根基,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红色基因是我们的特有符号,也是我们的立党之根,治国之本。我们的教育事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永远遵循的教育方向。所以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活动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有大局观念,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道路。

  第二,打铁还要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老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难以逆转的影响,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第三,要强化育人效果。如今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进,对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时刻教育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篇3

  加强思想引领落实树人使命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也是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要加强师生思想引领,以思想引领培根铸魂,筑牢师生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一、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思想基石。

  党的宣传工作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开展学习和宣讲,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常效化,加强网站和公众号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要稳妥做好宗教和民族工作,党内外知识分子同学习、同部署,对教学、科研、网络把好政治关,不断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促群建,打造良好的学风、院风。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思想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确保新思想学习四年不断线,学生全覆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为核心的学生活动,如红色演讲、师生诵读、拍摄爱国短视频等,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夯实信仰之基。

  二、强化理论武装,守好课堂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课程思政也同样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同样要把道理讲明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用党的理论培根铸魂,这就是课程思政的任务。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红色基因,为党为国育人育才。要教育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为国家奋斗,为社会奉献。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业务,也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性开展政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以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将新思想全面精准融入,和学生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强化教师身份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师应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党总支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落实学校党委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学院事业发展核心,建设一支“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树榜样,学先进,坚持“课堂有纪律,学术有禁区”,要坚持师德目标导向,在教师评优评先中坚持“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要强化教师身份意识,引导教师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讲道德、重品行、作表率。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做好“四个引路人”,用育人业绩体现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要把学习的所思所悟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在工作上,努力成为胸怀“国之大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行了阐释;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培养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指明了人才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为谁培养人”始终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行动指南,坚守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什么人”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擦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底色,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国际视野、既有本领能力又具担当精神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怎样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必须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篇5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中国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是指导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这一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深刻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原则的高度概括,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的根本精神,具有战略性意义。离开了党的领导,教育教学中没有革命的红色基因,脱离中国现实,教育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这一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原则,它指明了中国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中小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关键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将坚持党的领导,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思想理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候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中国化时代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本质上就是要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要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将关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思考和探索上升到理论的、思想的层面,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在世界上“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总之,“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是指导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活的灵魂。

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篇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例如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这次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聆听了思政课,并在考察讲话中要求所有教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重视和关心,也充分体现了其对教师队伍的期待和厚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自然是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落实的关键因素。因此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是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确回答“三个培养人”问题的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为根本遵循,在政治素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情怀素养的提升上下功夫。一是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始终将政治性视为思政课教师的第一属性,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二是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始终将专业性视为思政课教师的核心属性,苦练专业本领,提升理论素养,既能讲真理又能讲道理,真正做到顶天立地讲信仰;三是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始终将道德性视为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属性,从本质上理解并认同“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品行修养,真正做到身先垂范讲信仰;四是不断提升情怀素养,始终将服务性视为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属性,把讲好思政课看成服务于党的事业,服务于国家发展长治久安的光荣事业。

推荐访问:中国人民大学 讲话精神 考察 人民大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在中国人民大学培训收获和感受 人大参观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