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正文

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8篇)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5-01 11:50: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知的学前教育思想陶?知的学前教育思想陶?知(1891——1946),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著名的进步教育家。陶?知主张教育改?,推?平民教育,开展“科学下嫁”活动。1926年10?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所乡村幼?园——南京燕?矶幼稚园。1932年起先后创办?海?学团、报童?学团等,?创“?先?制”。陶?知留给我国学前教育的遗产是全?、丰富、宝贵的。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的特?:?是主张?民第?、教育为公,坚持为?农?众服务的?向。?是重视?童?活?和创造?的培养,要求根据“?活教育”的精神,采?教学做合?的?法。1.陶?知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1)?志创办平民教育1923?1926年陶?知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2)积极普及幼稚教育陶?知认为幼稚教育时??的基础教育,1926年提出幼稚教育下乡的?号,倡导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3)“科学下嫁”运动陶?知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才。他主张科学要从?童教起,要使??都能享受科学知识。在三?年代初期,陶?知就能看到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4)“?先?制”的创造与推?“?先?制”倡导由年长的优秀学?教年幼学?或民众,以传播知识,开展?民?众教育。让?童?边当学?,?边当“先?”,“即知即传?”,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授给周围的?,是解决普及平民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2.陶?知的?活教育思想(1)?活教育的?标?活教育是给?活以教育,??活来教育,为?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童?活教育的五个??:健康的教育、劳动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社会的教育。(2)?活教育的内容??然、?社会都是?活教育的内容。?先课程必须贴近?童的?活经验。其次,必须全?关注?童的?活,给?童?活以教育。再次,必须??挖掘和充分利??活中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课程、科学课程等服务。(3)?活教育的?法做中学、做中教。“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要根据学的法?,学的法?根据做的法?。3.陶?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六?解放:解放?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解放?童的双?,让他们去做、去?;解放?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解放?童的嘴巴,使他们能够?论?由;解放?童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然与社会;解放?童的时间,使他们能?由?配时间。4.陶?知对幼稚师范教育的改?(1)陶?知认为师范教育要从中国现实?活出发,训练有?活?的?师,培养有?活?的国民,以征服?然、改造社会。(2)新型教师既要在课堂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到幼稚园中去学习如何办幼稚园。

  (3)陶?知创设“艺友制”,解决中国幼稚师资紧缺的“穷办法”,“艺友制”的??优点:?是学?结合,让学?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以往幼稚师范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是“艺友制”周期短,?较经济,仅??年半?两年的时间即可结业。在不可能迅速建??批正式幼稚师范学校的情况下培养有质量的师资,是?条结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穷办法来解决幼教师资的好途径。

篇二: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

  陶行知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1,在陶行知影响下,二十年代出现了一个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运动。P1772,1927,陶行知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称晓庄学校。

  3,陶行知的理论体系是:“生活教育。”

  4,陶行知,总结“即工即传”的办法,创“小先生制、传递先生制”,对扫盲及教育有重要影响。P1785,陶行知,1936,《国难教育方案》,开展国难教育运动。

  6,陶行知,提倡“抗战教育”,创办育才学校,把其办成一个现代教育史上的新型学校。

  7,宋庆龄,为陶行知题词——“万世师表”。

  8,生活即教育,由杜威“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是“真教育”。

  9,教学做合一,体现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基本哲学思想。

  1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晓庄学校形成,在育才学校成熟。

  11,陶行知,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

  12,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P18613,陶行知,“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14,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15,陶行知,1929,蟠桃学院,即幼稚师范学院,培养更高一级的幼教人才和开展幼教科研活动。

  16,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了

  艺友制

  17,名艺友制便是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名词:陶行知,幼稚园“新大陆”▲=陶行知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

  1,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新大陆"。

  2,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

  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

  3,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他号召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

  乡的运动。

  名词解释2:陶行知,幼稚园的三种大病

  P1851陶行知,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

  2,外国病:效仿外国,不适国情。

  3,花钱病:处处模仿外国,仰给洋人,花钱过多。

  4,富贵病:所收儿童多属贵族。

  名词解释:艺友制

  1.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艺友制。

  2.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3.艺友制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特点、优点: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4.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也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5.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3年的毕业期限。

  简答1:陶行知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意义

  1,陶行知主张,儿童6岁以前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失掉这个儿童求知的时机,减少人类的成就。

  2,陶行知主张,普及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3,从人类自身发展和国家前途的双重意义,阐发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2009.4】

篇三: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对幼儿教育的思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一1946年),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糊口教育”理论,为“中国的新教育放下一块奠基石”。作为其整个糊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门的幼儿教育思惟,也是相称丰硕且有科学远见的。

  一、夸大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正视人才的早期培养陶行知十分正视幼儿教育,以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施展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优良传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他还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常人生之立场、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在他看来,儿童6岁以前的教育将为一个人打下人格、智力、体格的基础,并且这个基础一旦奠定,便不易改变,故马虎不得。若“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上去,天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立场决了不易变。”而这些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立场待到他们入学后去纠正,即使教师花了九牛二虎的气力,则往往勤苦而难成。因此,陶行知大不仅如斯,陶行知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以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认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需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他夸大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为此,陶行知鼎力倡导普及幼稚教育,呼吁全社会都要正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并结合国情,身体力行,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幼儿教育的中国化做出了表率。陶行知把儿童看作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但愿,十分正视幼儿教育,特别夸大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这一准确思惟已成为当代人们的共鸣。既然如斯,当今的素质教育也应当从幼儿抓起,鼎力普及幼儿教育,把实施幼儿的素质教育进步到整个国民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熟悉与贯彻。

  二、坚持“教授教养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陶行知以为,“糊口教育”是以糊口为中央的教育。那么,怎样在糊口中进行教育呢?他以为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就是“教授教养做合一”。其涵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授教养就是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儿童会做。”“教授教养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糊口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糊口实践去教授教养,从而使儿童获得糊口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糊口力、创造力,成为“真人”。可见,陶行知非常夸大教育与社会糊口实践的结合,反对的是闭门死读书本的教育。为此,他竭力倡导幼儿教育要以幼儿的糊口为中央,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来施教。他曾经形象地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的肥料是不同的”,并以此来告诫人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熟悉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赐与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才施教’。”陶行知还夸大教师要给JL童“点石成金的指头”,而不是“金子”,果断反

  对不了解儿童的特点和能力而采取不切合儿童实际的强制性的灌注贯注教育。在他看来,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加入孩子的步队中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从而了解儿童的爱好、兴趣、个性特征,并从中找出切合儿童实际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陶行知的这些思惟与主张,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目前,不管是在幼儿园教育中,仍是在家庭教育中,那种不注重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规律,不顾儿童的爱好兴趣盲目施教的现象仍旧相称普遍。诸如在幼儿园教育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缺乏深入了解,也谈不上研究儿童,只能采取“放羊式”的看守,或者照本宣科式的灌注贯注,不太考虑全班幼儿的个性特点与智能层次差异。这样,一些有特长的孩子得不到公道的培养与发展,而另一些所谓的“差生”则被忽视甚至放任自流。至于有些家长争着为孩子购置钢琴、电脑,盲目礼聘家庭教师,强迫孩子学这练那,全然不顾孩子自身需要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做法都违反了儿童的春秋特征和心理规律,其后果是相称严峻的,小则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大则导致教育上的失误。

  (责任编纂:admin)

篇四: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重视幼儿教育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早在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很重视学习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并深受启发,回国后,结合本国国情,创办适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

  他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系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教人要从小教起,陶行知将幼儿比喻成幼苗,强调培养幼儿必须得宜,这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否则在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的确,对幼儿的教育需抓住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然后施以科学的方法。陶行知就是按照这个原理,教育幼儿。

  儿童的培养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传统观念上。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让儿童认识尽量多的文字,掌握尽量多的知识,这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文字、知识都是死的,若以此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则容易走向“死读书”的行列。陶行知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始终认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儿童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活学活用。

  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来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风土人情味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

  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内容,让他们参加种植,饲养等活动,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陶行知强调让幼儿融入生活,自己组织游戏,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从而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3、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上,陶行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做”指的是“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都要以事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必须田里学,在田里做。

  4、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幼儿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自己动手的机会;

  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让他们发问;

  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能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

  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

  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

  1、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幼儿教师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很重要,一定要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可以说,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因此,教师一定得将这些知识渗透到他们的一日生活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当幼儿还是小班,刚入园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例如对老师同学讲礼貌,每天入园的时候要说“早上好”,晚上离园和老师说“再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吃点心和午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浪费粮食。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2、在幼儿教学、游戏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很重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都需要引导和激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会说敢说,不管对与否都要鼓励他们。在游戏活动,尽量的让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教师不能太多的干扰,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适当的引导。

  例如,某一所幼儿园,他们就对带班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科学类和美术类教学活动中。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都会进行家访,事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这样做非常的有意义。对每一幼儿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对他们的个性化培养。例如有的可能比较喜欢科学方面的,喜欢探索等,教师就可以多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家会帮助妈妈做家务,就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值日,为其他小朋友服务;有的在家喜欢画画,在环境布置上就可以多让他参与。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敢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让幼儿学习做人,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现在的幼儿园对他们的人格培养也很重视。按照《纲要》提出的目标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培养,陶行知就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他指出首先是要教会儿童学做人,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后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陶行知在《学做一个人》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个要素: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因此,培养幼儿做人,独立自主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现实当中很多幼儿往往都不愿意来幼儿园,教师就可以以故事、儿歌、游戏等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故事游戏中了解幼儿园是一个快乐,充满乐趣的地方。小朋友就可以在唱歌,游戏中萌发独立的意识,喜欢上幼儿园。

  在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主张儿童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倡在教育中要解放儿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儿童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是可以借鉴的,对幼儿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在稳步发展,各界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发是多方面。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

  1、重视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生活即教育”,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对幼儿的教育最有效的实施就是他们的所有日常活动。

  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很多问题和方法都是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就非常重视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农村学校,农村幼稚园就是让儿童从农村的生活中接受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家庭、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幼儿的教育。

  2、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知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动手操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幼儿学习接受外界的新信息、新知识并不是像成人一样可以通过记忆、书写获得。亲自动手操作和接触才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多主动参与,多动手操作去学习一件原来不会的事情或者只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幼儿听,他们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的。

  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的确,幼儿园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教学,教师的“教”不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的“学”也不会像高年龄段的学生那样接受。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教育,注重孩子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孩子的作用,陶行知强调:“先生的不是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3、重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

  幼儿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对他们的培养,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创造力就会逐渐消失。因此,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行知认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最好的途径就是解放儿童,所以提出了六大解放。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家长老师也需要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时间、空间。让孩子有自由,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是要从小开始的,家长老师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不断拓展思路,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儿童的培养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会认字,会算术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对幼儿的教育应该融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接受学习知识。

篇五: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文/周妍随着近些年幼儿教育不断被重视,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探索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从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以及该教育理念在农村幼儿园的应用两个维度做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有所参考。陶行知一直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致力于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探索,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向。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幼儿教育是否有效的开展对于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农村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本园现状,将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结合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幼儿的学习特点,去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生活教育、创新教育和科学教育三个部分。(一)幼儿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提起生活教育,可能教育工作者第一反应是美国现代教育代表人物——杜威。其实杜威是陶行知的学生,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观确实受到了杜威非常大的影响。不过陶行知结合杜威的幼儿教育观,并根据中国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优化,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了生活教育的本体论——生活即教育,场所论——社会即学校,以及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所以,国内幼儿教育接受的生活教育观更多是陶行知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幼儿学习具有直接经验的特点,即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感受来学习,再结合老师的教导支持,使幼儿全面的发展。(二)幼儿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幼儿阶段是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所以陶行知认为创新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目标。同时,一、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陶行知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的探索,打破了当时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瓶颈和误区,更新了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人士的农村幼儿教育观,被国人尊称为“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观对幼儿教育的进步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主要包括为使创新教育更好的推进,陶行知推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学会自己去思考、操作、观察和提问;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去接触社会和大自然,让幼儿能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六大解放”的创新理念提出,使得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陶行知的创新教育2020年第2期14理念对于幼儿的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三)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教育陶行知提到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让幼儿在实验室做实验,而是幼儿老师与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以及在与大自然和社会接触中遇到的问题,即可称为科学教育。所以,幼儿老师应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幼儿通过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发展。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究植物的喜好,从而思考如何让植物长的更好;农村幼儿园虽然一般不会让每个幼儿带植物,在教室设单独的植物角,但是老师可以选择一块空田地,让幼儿选择一种类型的种子进行种植,同样的每天带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通过实际操作去思考去解决怎样可以让种子长得更好,适合哪个季节种植,长不出来怎么办等问题。幼儿只有自己去思考和操作,并通过反复不断的尝试,才有可能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给予幼儿表达自我的机会近些年,幼儿教育推崇“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给予幼儿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幼儿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的,他们对于一个问题的探究常常会有许多我们成人都难以想到的思考,所以,当老师想要幼儿获取某一学习经验时,不应是老师直接总结性的下定论,而应让孩子自主探究后,给予孩子表达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在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学会思考,同时也能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幼儿,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三、结束语幼儿教育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改革,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重视。所以,即使是物质条件相对来说不是十分优渥的农村幼儿园,也应该秉承陶行知幼儿园教育理念,发挥农村的自然条件优势,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幼儿的差异,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表达,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作者供职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元竹镇中心幼儿园)二、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在农村幼儿园的应用(一)多给幼儿提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比于城市的幼儿园的“寸土寸金”,需要花精力去构建自然环境,农村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就有这样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所以,农村幼儿园应多提供给幼儿外出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而且这个过程不是让孩子单纯的“玩”,而是让孩子在玩中观察,玩中感知,玩中思考。这些在农村中特有的,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农村的幼儿老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思考,因材施教,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接触大自然。(二)通过实际操作启发幼儿的思考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难以理解课本中抽象的知识,所以,想要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思考,进而获得学习经验。比如,很多城市幼儿园都会设有植物角,让幼儿带一盆植株,每天1502020年第2期

篇六: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

  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

  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

  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

  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

  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

  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业务的提高,必须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可见,陶行知当时提倡的“艺友制”于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使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由城市逐步推向农村,为更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儿童,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到儿童发展上,把握幼儿全面发展的概念,把幼儿教育总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目标,并把握发展目标和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弹性地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这就是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代最好的体现。

  当今的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资方面越来越大,学前教育逐步又有了“洋化”和陶行知先生时代的“三种大病”的趋势了。目前,各大中城市都热衷于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瑞吉欧幼儿园”等洋式幼儿园,把幼儿园“洋化”推向了高潮,由于挂着尖端学前教育思想的牌子,学前教育投资很高,一些幼儿园只有权贵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尤其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幼儿”,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因为现实的制约出现了很多状况,很多“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连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都不能得到完整、连续、完善地接受。因此,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更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根据现今流动家长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动家长的“亲子教育”,让流动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

  本文只是探讨了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部分,除此以外,他还有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诸如在幼稚园课程、日程安排及重视幼儿科学训练,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篇七: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陶行知(1130-1201年)在《荀子》中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幼儿教育思想。他的著作《论语》充分肯定了婴幼儿的性质,以及培养和教育婴幼儿应该具备的原则。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一种把孩子的智力、意志、情感、社会性和道德素质培养起来的系统思想,可以说是古代幼儿智力、意志、情感、社会性教育思想的综合体现。

  陶行知认为,婴儿具有天生的智力,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和教育他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他相信,文化教育应该在先天基础上加以培养,使之在智力、意志、情感、社会性和道德素质等方面能够发展到最佳状态。他强调,要想培养和教育孩子,就要“训示不息,见义勇为”,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他们能够以善良的心态去追求真理。

  陶行知认为,以教师的榜样鼓励孩子的心态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既要塑造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又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他还认为,要让孩子能够真正“学会学习”,就要“以自学为主”,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总之,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具体做法,仍然对现今的幼儿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启发和参考,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尤其强调“训示不息,见义勇为”,以“自学为主”的做法,以及以榜样鼓励孩子的思想品质,仍然是尊重和培养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

  它不仅仅强调对婴儿、幼儿进行智力、意志、情感、社会性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儿童,让儿童感受到教育者的关爱,而不是以凌虐为手段来约束儿童。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性、坚强意志,让他们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和克服困难。

  从陶行知的“训示不息、见义勇为”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强调重视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以自我驱动的动力为孩子做教育训练,让孩子在充满热情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品性和意志力。同时,他认为,要想培养和教育孩子,就要“以自学为主”,以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来指导和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以“以自学为主”的教育理念,以及强调重视孩子个性和兴趣的教育方式,秉承“识其所长,学其所会”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理念中“提前思想”的代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幼儿教育确实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我们在实践中提供智慧和指导。

  -2-

篇八: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

  范寅虎

  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1893.11.10-1946.7.25),安徽歙(shè)县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优秀的大众诗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伟大的民主战士(周恩来称之为无保留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是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名行动理论家。

  陶行知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主、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去世以后,由全国53个人民团体进行了公葬,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写有“民主之魂,教育之光”八个大字的旗帜,这是对陶行知一生最崇高的评价。

  作为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在教育理论方面,陶行知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方面陶行知亲自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自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和学说。这一学说有三条基本的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的含义及启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人们通常称“生活即教育”为生活教育的本体论。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过的是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反过来,要想受什么教育就得过什么生活。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这一原理可以概括为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并不是要把生活与教育混为一谈,抹杀生活与教育

  的区别,而是反对把教育与生活对立起来或把教育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搞所谓的纯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实质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而反对以文化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字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给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应该关注农村生活及农村幼儿的生活,并从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幼儿受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教育。

  十年前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核心的观念,就是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开展教育。在《纲要》中共有33处使用“生活”一词,出现的频率仅次于教育(76)、活动(60)、学习(35),居于第四位,是纲要中使用最多的五个关键词之一(还有一个是发展,出现29次)。在前面各位老师的讲座中,也时时处处体现着生活教育的理念。

  (二)社会的、应济社会需要的、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含义及启示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所论。这一原理是与“生活即教育”密切联系的,既然生活就是教育,那么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都是我们生活的场所,所以整个社会就都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并不是主张完全取消学校与社会的区别,使教育退回到原始社会去。对这一问题,陶行知有句名言:“不应济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的目的一是要应济社会的需要,二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也就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的问题。

  这条原理启示我们:幼儿教育不能关门(园)办学,而要与社会打成一片,社会中的工厂、农村、部队、机关……,自然界的鸟兽鱼虫、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四季交替……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工人、农民、干部、幼儿家长……都是可以依靠的教育力量。

  目前,我国的许多幼儿园都是紧关大门的,据说这是出于安全的需要。陶行知并不反对保护儿童安全,相反,他把儿童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应该从心理上与社会隔绝,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要拆除我们与社会之间的“心墙”。

  自然,农村幼儿园不能脱离开农村社会而独立存在,农村幼儿园必须运用农村社会的力量,解决农村幼儿生活、成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行动的、为了行动和在行动中进行的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含义及启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理解为,教法、学法、做法是合而为一的,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做的过程。比如游泳,教师(教练)是边游泳,边示范,这既是一个做的过程,也是一个教的过程;学生是边游泳,边模仿,既是一个做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

  在陶行知看来,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包含有教学做三层意思。三者统一于一个方面,即“做”的方面。教与学都是以做为基础的。做是什么,做就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行动,也可以理解为实践。但不能简单理解为动手,做既需要动手,也需要动脑。真正的做是在动手的同时去动脑,是手脑并用,手脑双挥。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人类活动的普遍规律,是基本的“事理”,也是基本的“学理”,这一原理具有普世价值。真正的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也必然是“教学做合一”的。

  这一原理的提出来源于陶行知对行知关系的科学认识。陶行知早年曾信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学说,把自己的名字由陶文濬改为陶知行,后来陶行知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先知后行、知而后行的理论是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正确的提法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他又把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了“行知”。在此后的实践中,陶行知又进一步认识到行动产生知识,知识又进一步指挥行动,在行动中又进一步产生知识,行——知——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行知是合一的。所以,他第三次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行知行,并创造了一个字“”,陶行知说,就把这个字读作“干”吧。

  有的老师在给大家做讲座时说幼儿学习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并说成人是“知易行难”,幼儿是“知难行亦难”,这种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育不能搞纯粹的知识灌输,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应该引导孩子在行动中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促进身心发展。

  在幼儿园的“做”是什么?幼儿的做我们可以称之为游戏,可以称之为学习,也可以称之为活动,还可以称之为工作。在《纲要》中,有60处提到“活动”,有35处提到学习,仅有3处提到游戏,虽然有14次提到工作,但指的是教师的工作,而不是幼儿的工作。这对幼儿活动特征的把握上我个人认为是有一点欠缺与不足的。

  幼儿的活动能称之为工作吗?他们做的是什么工作呢?与陶行知同时代的,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在从事着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叫做“创造人”的工作。蒙台梭利认为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是成人创造了儿童。“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可以施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是说我们可以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生活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不知道生活教育理论,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必须是一名生活教育者。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学说,至今无人能超越,那是因为她是一名真正的生活教育者。在她的著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书中,专门有一章是论述“生活教育”的。我把这一章的开头一段内容给大家抄录如下:

  “为了在本文开头即阐明自出生起开始的生活教育的真正含义,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叙述。世界上有一个国家的领袖——他就是甘地——不久前宣布教育必须与生活共存,不仅如此,他还说教育的中心点必须是维护生活。世俗和宗教领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还是第一次。另一方面科学不仅已经宣布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自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在证实将教育延伸至整个生活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却没有一个公共教育部接受这一思想。我们当前的教育只重视方法、目标及社会目的,但人们仍然可以说它并未将生活本身考虑在内,在不同国家所有法定的教育方法中没有一个旨在帮助自出生开始的个体,并保护其发展。目前形成的教育是一种既与个体生活分离又与社会生活分离的教育。”

  三、陶行知关于幼儿教育的具体主张

  (一)论幼儿教育的对象

  对幼儿教育的对象,陶行知未曾有过专门的论述,但从陶行知对幼儿教育意义的论述和陶行知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所指的幼儿教育是指六岁以前的教育。陶行知当时称之为幼稚教育。不能单纯理解为幼儿期(3-6岁)的教育。这样理解,才符合陶行知所倡导的“出世但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终身教育思想。

  (二)关于幼儿教育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

  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算事倍功半。至于不负责任的教师,那里顾得到这些。他们只一味的放任,偶然亲自看见学生做坏事,也不过给儿童一个消极的处分。于是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蓬蓬勃勃的长,不到自害害人不止。”因此,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

  2、幼儿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不仅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而且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他说:“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国家要兴旺,社会要发展,都必须从幼年起开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3、幼儿教育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

  陶行知认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儿园,如果工厂附近办起了幼儿园,可以使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又能使他们手边无拖累,则做工效率自然也要提高好多。至于农村,同样需要幼儿园,农家妇女在农忙时,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假如有一个地方替他看孩子,他们真是感激不尽了。陶行知认为: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要使人民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下去。“倘使农村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总之,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工人、农民都需要幼儿园。有了幼儿园,孩子们既能接受教育,又能解放劳动力,有利于社会发展,人民富裕。

  (三)建设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标准

  在旧中国,幼儿园同其他学校教育一样,先是照搬日本,后又仿效欧美,不仅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而且还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阵地之一。陶行知对旧中国幼儿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的主张。

  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国内幼儿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这就是“取法外国,不适国情”。“他们弹的是外国的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吃的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二是花钱病。这就是“费用太大,不能普及”。国内幼儿园花钱太多,有时甚至超过小学的好几倍,原因是所用的东西都是外国货,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儿园花钱多,家长就得多弄钱。学费高了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能进得起,才可以享受幼儿教育,穷人家的孩子是进不去的。所以,幼儿园成了富贵人家的专用品,成了富贵人家显示特权的专门场所,平民是没有份的。

  陶行知认为,我国是农业国,国民的85%是农民,住在乡下,要想推广幼儿教育,让农民孩子接受教育,就必须彻底革除三种流弊,幼儿园只有下乡,才能收到普及的效果。陶行知下定决心改革幼儿园的三种弊病,要把外国化的幼儿园变成中

  国人自己的幼儿园,把花钱多的幼儿园变成省钱的幼儿园,把富贵人家的幼儿园变成平民的幼儿园,其具体措施是:

  1、建设中国的幼儿园。陶行知针对当时幼儿园的外国化弊端指出,“我们在这里要力谋幼儿教育之适合国情,但不采取狭义的国家主义。”他说:“我们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必须以家园所出的为中心,至于外国的也不能一概地摒弃。对于那些合乎科学的,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性的,在中国当时社会条件下可行的、有用的东西都要加以吸收应用。我们要把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日本的、意大利的、美利坚的……一切关于幼儿教育的经验都吸收进来,我们来截长补短冶成一炉,造成一个今日的中国式的幼儿园。”

  2、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始终坚持一定要用少的金钱办出好的教育的观点。他一再指出,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是乡村与女工区,女工区的幼儿园还可由工厂负担经费,而乡间是民穷财尽,费钱较少的小学尚且不易普及,何况费钱加倍的幼儿园呢?他认为只有用省钱的办法去谋根本的改革,幼儿园才有普及的希望。第一个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不迷信外国人。第二个办法是自己培养师资,首先是挑选本乡天资聪敏、善良厚道的妇女对其进行训练,之后由他们教导本乡儿童。其次是实行“艺友制”。艺友就是从师做徒弟,从做上学,从做上教。“艺友制”采“徒弟制”的精华而去除其糟粕,由每所幼儿园有经验的教师每年训练两三位“徒弟”,这样,多办一年幼儿园,就多训练一年师资,有了教师就能开办幼儿园。第三个办法是发动本村小学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陶行知认为这三个办法同时实行,即可以实现办省钱的幼儿园的愿望。

  3、建设平民的幼儿园。要建设平民的幼儿园,一是要省钱,二是要适合乡村儿童的生活习惯,三是要应济平民的需要。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童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能应济平民的需要,自有彻底平民化之可能。所以,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儿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

  (四)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

  陶行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积极倡导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幼儿教育,不仅明确了方向问题,而且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在幼儿教育与实践中同样体现,他提出并实践了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把保障儿童健康看做是幼儿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他说:“儿童健康比什么都要紧”,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做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为此,陶行知主张幼儿园教师必须受过严格的卫生训练,否则幼儿园恐怕要变成传染病中心。当然,陶行

  知倡导健康教育,并不是主张消极地防止疾病,而是主张积极地锻炼身体,增强儿童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在他创办的幼儿园里,为使幼儿身体得到锻炼,教师除组织好室内活动外,还开展更多的户外活动,同时,教师还针对幼儿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日常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地维护身体健康,长大以后成为有生活能力的国民。

  2、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

  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的科学教育,早在1925年就指出:“科学教育应从儿童时代下手”。他还说:“整个世界都是向科学猛进,我们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才能在科学世界中适于生存。但是要想创造科学的中国,必须培养科学人才幼苗,才能达到目的。”1932年,陶行知特意指出,幼儿园要重视科学训练,要求幼儿园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材料,重新改造现有的故事、游戏、歌曲,公主、王子的童话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提倡小孩子“玩科学把戏”,他说:“我们提倡科学,就是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把戏,科学的小孩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我们要小孩玩科学的把戏,先要自己将把戏玩给他看,任小孩子自由的去玩,不能加以禁止,不能说玩把戏的孩子是坏蛋。”1937年秋,他给二子晓光、三子陶刚写信说:“你们知道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的变成科学的中国了。”陶行知不仅重视儿童早期的科学教育,而且身体力行,亲自教儿童“玩科学把戏”,积极创办自然学园,提倡把科学下嫁给儿童。他亲自主编儿童科学丛书近百种,为儿童学科学、爱科学创造了条件。

  3、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

  陶行知一贯主张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尤其重视对幼儿从小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教育。他主张每个幼儿园必须有一个小农场供幼儿从事劳动,让孩子们“种几颗黄豆”,“养几只老母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192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设计教学创造者克伯屈(1871-1965)访华,来参观中国的教育,当时对中国的幼儿园有一句很尖刻的批评,他说:“现在中国的幼儿园还是25年前的幼儿园。”陶行知就问克伯屈:“中国的幼儿园还是25年前的幼儿园,当然不是今日的幼儿园,究竟什么叫做25年前的幼儿园,什么叫做今日的幼儿园呢?”克伯屈说:“25年前的幼儿园,就是一切都是机械的,同是一律的天天在那里拍拍手,走走圆圈,一个教师在那里弹着琴。……总之,一切活动都是机械的,千篇一律,万篇一律,一成不变的。”陶行知说:“你只是看到中国幼儿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不是这样的,我可以带你去看看。”陶行知带他到晓庄幼稚园和燕子矶幼稚园的农场去看小朋友所种植的东西,克伯屈看后大加赞赏,说:“这些我在外国倒还没有看见过,这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五)幼儿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1、以幼儿生活为中心,以家乡教材为中心

  陶行知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教材建设问题。为了使幼儿教育同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陶行知主张对过去幼儿园的课程和教材进行审查和重新编写。他在《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及教材案》中提出,全国所有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多半是从外国来的,不太适合国情,“叫小孩子爬在地上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是要有极干净的地板才好做的……用极精致的纸印刷极美丽的图来给小孩子认字,这是不适宜大多数的一般的幼稚园的”。因此,他要求以幼儿生活为中心,以家乡教材为中心,就地取材。乡村幼儿园更应适合乡村儿童的生活。他说:“我们不要搬洋货,也不要骛时髦,只求适合于乡村儿童的生活。”为了勉励小孩子“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陶行知经常亲自为幼儿编写教材,编写有《我是小孙文》、《我是小牛顿》、《我是小盘古》等儿歌。同时,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他为儿童编写了许多反帝爱国的诗歌,教育孩子们打倒帝国主义,联合起小拳头向敌人进攻。

  2、改革传统方法,依据年龄施教

  陶行知坚决反对脱离幼儿年龄特征,把他们视为“小大人”的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他认为,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教工作,要关心和爱护幼儿,懂得幼儿心理特征,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施教,决不可漠视小孩子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和情感。“中国以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换句话说,就是小孩子没有地位。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陶行知还告诫人们:“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难免有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辅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

  3、重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重视幼儿教育,不是创办几个幼儿园,把孩子往幼儿园一送就完事大吉了。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陶行知在倡导开办幼儿园的同时,对家庭教育也进行了研究。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有三点意见值得重视。

  (1)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对母亲进行培训。陶行知指出:“要培养小学生,先须培养幼稚生,更须培养婴儿,即须培养婴儿的母亲,那才是根本的办法。不注重母教要想把小学办好,比如是水中捞月,如何可

  能?”

  (2)父母对于子女教育应该有一致的态度。“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

  关于宽严问题,陶行知认为只能根据事体的大小来确定,哪些事应该严?哪些事应该宽?父母需要有一致的态度。该宽的父母都要宽,该严的父母都应严。不能是父亲一味地严,而母亲一味地宽。这样做是有害于儿童的成长的。

  (3)反对溺爱。陶行知倡导“爱满天下”,但这种“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教育,不是对孩子行为的限制,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碰,更不是溺爱。针对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的教育方式,陶行知指出:“爱的教育容易捧,容易哄。溺爱是有害的,把小孩拉住使他们不能向前跑。小孩所需要的不是爱而是了解。”

  (六)六大解放——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的使命就是解放人,即“使人成为人”。儿童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做题的机器,而是社会的主人,社会的创造者。幼儿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教育必须从小培养儿童创造的品质,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儿童的六大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自己去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人类自从直立行走以来,前脚变成了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日千里,超越一切动物。假使人类把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就不能有创造发明。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只有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干,才会有创造发明。

  3、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让儿童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看世界,不要给儿童戴上有色眼镜。

  4、解放儿童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但中国一般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认为,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批评当时的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不能创造,特别是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是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推荐访问:陶行知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 行知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