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教案设计> 正文

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8篇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4-28 17:10: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课程思政”教案

  《中式冷菜制作——酸辣粉皮》

  部门:餐饮服务系

  教师:

  ···

  时间:2021-12-8·

  “课程思政”教案

  《中式冷菜制作——酸辣粉皮》

  餐饮服务系

  ···

  一、课程思政主题元素

  酸辣粉皮,是一款深受新疆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冷菜,筋抖的粉皮,配以酸香微辣的口味、让这个冷菜流行于中国各地,不少男女老幼都爱不释手,在这个冷菜中,选择醋尤为重要,醋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醋都是用粮食酿造,而西方的醋都由水果酿造,在中国历史文书中醋又写作“酢”。从唐代的文书可以反映,在唐代从西域到敦煌、西安一带的人们是经常嗜醋。在寺院在每年的六月份或春秋二季要酿醋,并且在寺庙的所有集体饮食过程中都要用到醋。即使是在僧人亡故的丧事中,也要大量用醋以制作粥。当时的粥多为面粥,即面糊。今天河西一带称作酸拌汤,而非小米或大米稀饭,酿醋的主要原料为麦麸,“酿醋”叫“卧醋”,和今天河西一带的称谓相同。有文献记载在市场上用粟等粮食“沽醋”的情况。显示出西域、敦煌、西安一带一路区域人喜食加醋汤煮类面食。醋在当时已经是老百姓重要的调味品。当然醋在中国历史上的记载更早可见于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有周王把醋赏赐给打了胜仗的将军的事件。

  二、课程思政教学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掌握酸辣味的调制方法

  2、掌握《酸辣粉皮》制作过程

  (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设计思路:通过讲解菜品制作中的重要调味品醋,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1、知道中华民族是最早掌握酿醋技术的国家

  2、知道唐代的西域属于大唐的核心区域,西域与西安的人文、物产交流非常密切,西域与西安的经济贸易超过其他地区。

  3、中心的交流十分密切,西域是大唐行政区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的新疆在历史上与中国政治中心是血脉相通的。

  4、育人主题:

  (1)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做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有做中国人的自信,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重现

  (2)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丝绸之路贸易的兴旺而发达和繁荣,又因丝绸之路贸易的改道而沉寂。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

  节

  学生活设计意动

  图

  利用学1、让学生看一组敦煌壁画上

  描绘僧人酿醋的场景和集体吃

  加醋的面粥的情景

  让学生生实实找找自在在接2、让学生看一看李时珍论醋己喜欢触过的吃的酸酸辣菜,辣菜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情境导的起源

  入

  3、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猜一猜唐朝的酸汤面和今天新疆人喜欢的酸汤饭可能有哪些不同

  制作冷菜:酸辣粉皮

  菜名:酸辣粉皮

  学生对引导学符合他生进入新疆人为什么也喜欢酸辣味的们自身餐饮企历史渊源

  命名:调料+主料

  想法的业厨房问题展的角色,命名时为什么把“酸”放在最开讨论。增强教前面

  (学生学的有各抒己效性

  见)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讲授新方法:拌

  课

  一、味型:酸辣味

  二、备料

  (一)主料:粉皮1张

  (二)辅料:青、红椒丝,香

  菜段

  学生结究,在实(三)调料:盐、香醋、味精、合教材践中,了酱油、糖、红油、花椒油、姜。

  归纳出解中华(四)思考:发酵酿的醋为什实践的传统文么比白醋鲜美?

  三、学生掌握制作工艺:

  概念和化,在教特征

  师指导下,使实践课生动有趣

  (一)老师演示制作:酸辣粉

  皮

  粉皮切成0.2cm宽,10cm长条

  装盘备用

  (二)青红椒丝放入锅中汆水,取出晾凉待用。

  帮助学生正确评价社(三)再将料碗中放入红油,酱

  油,醋,白砂糖,香油,盐,花椒学生在会中的油,味精,姜,香油调制成味汁,讨论问各种现(四)将味汁浇在粉皮上

  题时,能象,正确(五)将青、红椒丝、香菜撒结合自理解面在浇好汁的粉皮上即可。

  己的生人生道四、特点:麻辣鲜香,酸甜适活谈体路上的口

  会,认识困难和五、引导学生思考:2000年来到做菜挫折,提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食醋?

  过程中高信心,丰富的适应就文化知业。

  识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手实践,体现教学中以五、学生实践酸辣粉皮的生产

  制作过程

  (一)问题探究:盐、醋、辣

  椒油、鲜汤在酸辣味中的作用

  知识升(二)问题探究:醋在李时珍

  华

  的《本草纲目》有什么食疗作

  学生为主体的畅所欲用?能当饮料喝吗?

  言

  学生间思想。

  (三)你都吃过哪些加醋的饭相互开

  菜

  展讨论,给学生讲述唐太宗赐醋给宰相畅所欲房玄龄夫人的故事。知道“吃言,是所醋”的来历

  学知识得到巩(四)引导学生探究醋的作用,固。

  如果没有醋,这个菜会受到这么多的人喜欢吗?

  总结全1、制作难点

  课

  及反馈

  2、菜品举一反三

  学生回分析存顾所学在的缺操作过点

  程。

  作业

  学生通学以致叙述《酸辣粉皮》的制作方法

  过课后用,落实练习,对学习任知识加务

  以巩固。

  三、课程思政教案解析

  (一)课程思政教案展开的思路和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的感受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知识面不大,非常缺乏对国家,对中华民族血脉相通的准确认识和理解,但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利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且贴近他们的生活情境,善于用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就会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豪和信心,这样不仅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技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落在实处,成就他们将来幸福生活,为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实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效果和实施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理论—演示—合作实践”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学习变成一种“自主探究质疑、互助解疑,动手实践生产”的过程。在课堂上利用菜品制作过程中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空间和机会,也给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思、增强了学生维护民族团结,抵制“三股势力”的能力和自觉性。另外,在本堂课上,由于学生都能按照餐饮企业厨房的生产模式动手实践,因此也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案例反思

  1创新点:初中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很多人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选择。这些学生往往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须的,这样不仅能形成烹饪菜品的氛围,还能让学生们在学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赋予“酸辣粉皮”这个教学内容思想的灵魂,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做一个不危害国家、社会、民族的人。

  课程思想教学内容不仅在书本上,实际上它存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了解思政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平时必须收集报刊、广播、电视、杂志上的资料,坚持天天看新闻,浏览网页,并及时抓

  住机会热点和敏感点,尽量选择一些鲜活的思政知识融入专业课程,让思政知识和专业内容融为一体,就能把冷冰冰的技能教学内容变为活泼的有思想和灵魂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思考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和意义。

  2、改进措施: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的在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波澜,一连串的提问,激发学生不断思维分析,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的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获取知识,并补充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会”,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会学”,还要让学生有高尚的品德,有做民族得自豪感。使学生在职业学校3年中收获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职业技术而受益终身。

篇二: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思想政治课教案

  思想政治课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政治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论回答)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如山如水的父爱与母爱。

  所以可以说:

  家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家有形式上的东西,更有丰富的内涵

  (3)教师归纳: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

  过渡:前面我们从感性层面上了解了“家”,下面再让我们从理性层面上认识一下“家”活动二:

  (1)想一想、说一说:

  请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由哪些人、哪几种关系),先写在小纸条上,把他们的相互关系用线条表示出来。(学生

  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父亲、母亲、子女父亲、母亲——婚姻关系;

  父母、子女——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养(继)父母、养(继)子女——收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2)教师归纳: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1)结婚(2)子女出生(3)收养(4)随父(母)再婚(5)非婚生

  3、现在家庭结构的形式

  过去——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4、家庭的功能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5页——相关链接后讨论)

  下列材料的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功能?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家庭教育功能)。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休息娱乐功能)。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物质生产功能)。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消费功能)。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抚育和赡养功能)。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家庭功能:

  人口生产消费抚育赡养教育休息娱乐物质生产具体表现:(见教材P5—6页图表)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活动四:畅所欲言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1)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学生畅所欲言)

  (2)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页——相关链接)教师归纳: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三)做一做: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缘关系。(P教材7页)

  (四)效果评价(让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

  (2)仔细阅读家庭树,哪些人跟我是直系血亲关系?哪些人与我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3)在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五)本课知识点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6)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六)课后作业:

  1、把下列知识点抄写一次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6)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阅读家庭树,分辨其中哪些属于你的直系血亲?哪些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3、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4、现在常见的家庭形式有哪几种?你的家庭属于其中的哪一中?

  5、怎样理解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教材P6页正文第一段。)课外活动:想一想,把你所想到的写在书上

  (1)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2)想一想:你在自己家庭中都感受到了哪些温暖和激励?(试举一、二例)

  (3)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你自己对家庭都有哪些贡献?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供求影响价格,同时价格也影响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多变的原因,以及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设备:

  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讨论——比较——练习。

  2、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经济活动,感受供求与价格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商品交换过程中如何实现等价交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神奇的货币,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内容。提问(学生答略)。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好了,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材料,然后思考几个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产厂商,一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的需求,一台29英寸的彩电售价超过7000元,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一降再降。29英寸彩电价格如今已跌破20xx元。

  问:为什么80年代彩电价格彩电价格昂贵,而90年代后期彩电价格狂跌了?

  材料二:中秋节前几天,很多消费者买月饼送礼,而此时月饼供应量相对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月饼价格上涨。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

  问:为什么中秋节前月饼价格上涨,而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了?

  材料三:南通市大润发超市经常搞促销活动,营业员不停地叫,大减价,大甩卖,今天是最后一天抓紧时间。此时很多消费者就去购买了。

  问;为什么大润发搞商品促销活动,买的人就多了?

  好,看完以上三个材料,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中13页的四个镜头。回答:什么因素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镜头一:有时间,气候的因素;镜头二:季节(时间)镜头三:地域;镜头四:生产。

  教师提问:请学生列举一些对价格产生影响的例子。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例子都很正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了?

  现在让学生思考材料

  一、二、三,回答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很好。80年代国内生产厂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需求,形成供不应求,导致彩电价格上涨,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供过于求,导致彩电价格下跌。中秋节前,买月饼人增多,形成供不应求,导致月饼价格上涨,节日后,买的人少了,形成供过于求,导致月饼价格下跌。大润发搞促销,买的人就多了。

  总结: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跌。

  当商品供小于求时,价格回上涨。

  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价格降低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增多。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减少。

  教师提问:9个大内容提问学生提问教师:0高认知3个低认知6个

  首先,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层次设置比较合理,能照顾全体的同时提升教学重点。其次,对课堂提问情况的统计,发现学生没有

  提问,也就是学生的思考围绕着教师的提问在思考,优点是老师的引导恰到好处,缺点是学生的主动思考不能跨越教师的引导,这一点是在今后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教师设问的同时,要让学生全面思考,不受教师局限,也就是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同时,政治素养得到提高。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多样性

  难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展示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承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纷呈的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

  ①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

  第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第二: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识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2、理解价值规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3、能力运用价值规律分析一些简单的经济现象

  【教学重难点】:

  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得到贯彻的【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复习旧课

  (略)

  导入新课:

  我想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商品的价格总是捉摸不定,同样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价格,甚至在同一时间,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的价格也时常是不一样的。这些经济现象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现在学习经济常识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其一些本质性的东西。那么,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

  现象中到底蕴藏着那些规律性的东西呢?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会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下面,首先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24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课本上第一段小字部分中,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价值规律象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那么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大家看书,一起回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实这些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

  提问:我们知道商品经济包括两个部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那么请问价值规律的第一个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针对商品生产领域还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讲述的?(学生回答)

  教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商品生产的规律。

  提问:那么,价值规律的第二个内容: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它又是从哪个角度去讲述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很明显,这第二个内容自然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出发来讲述的。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价值规律其实讲的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我们可以这么讲,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一定存在价值规律。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价值规律并不是商品经济唯一的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价值规律是其基本规律。

  提问:既然有商品经济就存在价值规律,那么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否存在着价值规律呢?(学生回答)

  教师: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然存在着商品经济,所以,也就存在着价值规律。

  提问:那么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奴隶本身以及他们的劳动果实;在封建社会,农民要向地主交纳各种地租。在这里是否存在价值

  规律呢?(学生回答)

  教师:虽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着价值规律,但是价值规律是存在于商品经济中的,在这里,体现了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是商品经济,所以就不存在价值规律。大家一定要记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有商品经济才有价值规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想一想”:在货币出现以前的物物交换是不是一种等价交换?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货币出现以前的物物交换是等价交换,物物交换就是商品交换,它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物物交换要按照两者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比如,二把石斧=一只羊,在这个等式中二把石斧之所以能换到一只羊,是因为两者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即它们凝积了等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这种交换是等价值量交换,即:等价交换。对此可以这样理解(展示课件)商品交换要实行等价交换。

  提示学生: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表现,物物交换是商品交换。

  结论:物物交换要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提问:那么在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也要遵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大家想一想,在这里等价交换有什么要求呢?(学生回答)

  教师: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价格),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是按照商品的价格来进行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这样才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

  提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价格却常常与价值不一致。比如:新上市的西瓜一斤要卖到几块钱,远高于它的价值,而等到西瓜大量上市后同样一斤却只卖几毛钱,又低于它的价值,大家好好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造成的。我们常讲:“物以稀为贵”,西瓜在刚上市的时候供应量比较少,相对来讲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买到西瓜,买西瓜的人就会互

  相竞争,这样卖西瓜的人就会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价值;相反,当西瓜大量上市以后,相对来讲就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卖西瓜的人为了把西瓜卖出去,就会互相竞争,降低价格,从而使价格低于价值。可见,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引起价格上下波动,使商品的价格常于价值不一致。

  提问:刚才我们讲到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的价格,那么反过来,价格的变动对供求有没有影响呢?(学生回答)

  教师:当然有影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会引起商品生产者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使商品生产者减少或停止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提高。还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过高会对消费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样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同样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刺激人们的购买欲,也会影响供求关系。所以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展示课件)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降。

  提问: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进行商品交换的时候是按照商品的价格来进行的,而刚才我们又看到,商品的价格经常与它的价值不相符,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没有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学生回答)

  教师:不可以这么讲。虽然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符,时而高于价值,时而又低于价值。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价格不会离价值很远,而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的(看课本25页左下方的图)就象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样,两者的距离有时近一些,有时远一些,但地球的旋转总是离不开太阳这个中心。比如,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再怎么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格高。这说明,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仍由价值决定。再者,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虽然时涨时落,与价值不相符,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

  与它的价值相符,因为从长远看,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这说明价值决定价格始终作为一种趋势,所以从总体上看等价交换原则一直在商品交换中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等价交换的原则并不是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场合,而是从整体上说的,要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来理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下面请大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等价格远高于它的价值,你是怎样认识这种现象的,为什么它们的价格没有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这是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价格波动会影响供求,价格上涨会促使生产扩大,从而影响供求,使价格下降。而文物、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等它们的数量往往是一定的,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即使价格上涨到惊人的地步。也就是说,价格上涨不会促使这些商品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这样就不能反过来抑制它们价格的上涨,在这里能够抑制它们价格上涨的因素就是人们的购买力。但这是商品交换存在的某种特殊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某些特殊现象,就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无论是研究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必须以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事实作为依据。另外,社会上还存在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哄抬物价等现象,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一定会有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我们不能消灭和改变价值规律,但是我们可以认识价值规律并利用它为我们服务。我们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价值规律,就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比如,现在国内市场上普通彩电可以讲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如果这时彩电生产商仍大势生产市场上常见的彩电,势必会造成严重亏损。这个时候彩电的生产商应该改进技术,开发新品,生产市场上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才能立足市场。课本27页的“想一想”:有人认为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冬天购买空

  调夏天卖可赚大钱,你认为如何?这个问题大家课后去想一想。

  布置作业:

  做《伴你学》上的选择题。

  板书设计: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5一、教学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填好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总结自己升入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四、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

  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1、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①小品表演

  ②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2、教师小结(相关链接)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3、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①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②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③“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提问:通过刚才的,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五、我们的道德义务

  (一)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知道影响生活质量的要素;理解适度消费的重要性;明确提倡艰苦朴素的必要性。

  2.过程和方法要求:

  通过与讨论,能够列举学生和家长中间常见的违反适度消费的现象。懂得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3.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要求:体验适度消费的积极意义,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适度消费的“适度”;影响生活质量的几个因素。

  2.教学难点: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案

  例分析

  四、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消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存在不合理消费的现象,对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也不能全面看待,因此,教学的难度不大,实用性较强。

  五、课堂准备

  教师:备、制作

  学生:调查、搜集身边的人不符合适度消费的例子

  六、课时安排

  2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都市新贵族”的现象

  (二)、讲授新课

  师:是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以随意支配的呢?

  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板书)

  问:如何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呢?

  下图表为李某月工资单的一部分(单位:元)

  (1)计算公式:

  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2)使用方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3)决定或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因素

  A、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B、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

  收入的预期。预期未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在预期未收入减少时,则在当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C、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进一步解释“借贷消费”

  思考讨论:“两位老太太的对话”

  2、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

  (板书)

  资料导入

  :改革开放以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发展,GDP逐年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有了明显变化。如,服装衣着、食品营养、住房环境、交通工具、旅游健身等方面的具体事例。组织学生举例,如xxxx每年增加劳动就业岗位、改

  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收入等,从中引导学生发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B、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案例导入:去年3月,一名记者在采访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部分学生时发现,有的学生背包里放着一部新款手机、数码照相机、P3、PDA、笔记本电脑等时尚高档用品。学生告诉记者,开学前父母给了1万

  元,他用买了一些用品,又给同学过生日买了一些礼品,请同学吃了一餐饭,现在只剩下

  300元,以后自己吃饭的钱不知怎么办了。

  问: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是不是就提倡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掉呢?

  问:这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适度消费的含义

  对于整个社会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

  对个人和家庭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3)适度消费的意义

  ①促进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

  用。

  ②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

  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与思考:“游客与渔夫的故事”

  (4)、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A、消费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物质基础。依靠发展经济提高消费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根本保证。

  B、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注重精神生活有助于改善生活的质量。

  C、闲暇时间的多少也会影响生活质量。工作之余进行化、娱乐、交往有助于身心健康。

  D、良好的生活环境将给人们带更高的生活质量。

  想一想: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否还需要提倡艰苦朴素?结合学生中的追求名牌现象

  3、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板书)

  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是提倡“禁欲主义”。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费

  。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提倡艰苦朴素:

  (1)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2)有

  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提倡艰苦朴素,在生活中要注意克服不良的消费倾向。例如: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等。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日常的生活消费做

  起,努力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八、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7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观察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明确我们的生活就是消费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了解我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是如何提供的,感受市场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描述城乡生活图景和产品生产“旅程”的活动,培养对生活细致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体会市场中卖买的既有商品又有服务时,又可以初步掌握对事物进行区别与对比的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所享用的商品和服务,要经历无数生产环节才能到达消费领域,其中凝结了众多人的劳动,培养珍惜劳动产品,珍惜物质财富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

  1、生活从消费开始,我们进入经济生活最初和最稳定的角色就是消费者。

  2、在市场上购物是最常见的消费行为,以及市场的作用。

  教学难点:什么是消费,即为满足生产需要享用物品和服务的过程。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差异化教学

  一.激趣导入:

  “出示王丽的一组生活图景,请学生描述王丽的生活。

  提问:王丽的生活丰富丰富多彩,但他不管到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什么?归纳: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购物,还是读书、乘车、吃饭,旅游等都在享用某种物品和服务,都在花钱。这就是消费活动,生活从消费开始。

  板书:------生活从哪里开始(从消费开始)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先自学教材32——35页(时间4分钟)二.学案设计

  完成自学内容:

  1.无论是在医院,餐厅,超市,电脑培训班,郊区旅游,电影院等场所,都不难发现,现代生活中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什么身份?

  2.什么是消费(消费的概念)?3.我们进入经济生活的最初身份是?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5.最常见的购物行为是什么?6.什么是商品?新的市场类型是指什么?三.反馈点拨:

  1.提问学生:我们的生活从哪里开始?我们在医院,旅游区,电影院等场合共同身份是什么?学生回答:从“消费”开始。共同身份都是消费者。

  2.提问学生:何为“消费”?

  学生回答:消费就是为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务的过程。

  选择题:以下有各种各样的物品

  提问:请判断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什么样的物品才是商品?学生回答略:经过交换和买卖的物品是商品。

  提问: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购买商品时我们所付的款项中包括哪些内容?教师点拨:如去酒店吃饭,我们所付的钱中既包括酒菜饭本身的价钱,也包含酒店提供的服务。比如服务员提供的茶水,餐巾纸,菜重新加工过等等,说明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商品和服务。买商品我们容易理解,买服务稍微难理解些:比如去旅游,去按摩,去洗脚等这些就是购买服务。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始于消费,但生活中的消费品从何而来?课件演示:牛奶的生产“旅程”。

  一位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牛奶的生产“旅程”。

  点拨:只有生产出产品,才谈得上去消费。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来看,先有生产,后有消费。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具体感受“生产决定消费”的经济学原理。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一件商品呢?请欣赏小品表演《买书包》。

  小品表演:《买书包》

  叙述: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这个活动让我们体验了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市场交换活动。要得到商品,得通过买,有买就有卖,买和卖在哪里进行?(学生答)市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在市场上购物。请同学们列举身边的市场。

  小组探究:每个小组在纸上列举你熟知的身边的市场,并进行归纳分类。完成后将纸条贴在黑板上。

  点拨:市场自古有之。如今的市场种类繁多,既有出售各种商品的百货市场,也有出售某种商品的专门化市场,今天还出现了电子商务,市场从有形走向无形,日益方便、快捷。

  教师现场演示:网上购物

  总结:这节课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到生活从消费开始,我们的共同身份是消费者,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在市场购物。还初步懂得了“生产决定消费”的经济学原理。消费可以满足我们各种生活需要,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但是如何才是合理的消费方式,才是绿色生活方式?我们将在以后的课堂上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

  一、生活从哪里开始

  1、生活从消费开始

  (1)什么是消费(2)生产决定消费

  2、在市场上购物

  (1)消费离不开市场

  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商品和服务。

  (2)市场的作用

  市场的繁华是经济繁荣的一面镜子。

  四.每课一得

  通过本课你有什么?五.习题精选:

  见作业本P17页第1,2,3,4,7,8,9导入从日常生活开始,容易理解,并顺利导出本课主题。

  本课亮点:

  该课导入的比较自然,学生容易理解,过渡很自然;另外,在消费的概念讲解时引用的案例很有说服力。

  思想政治课教案

  篇8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能区分自信、自负、自卑,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找到自信的感受,调整心态,形成新的自我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我能行”,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在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

  2.教学难点: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角色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它因为哪些事而变得不平凡?(学生说出2008年的重大事件)2.在汶川地震中最感动你的人物是谁?请你介绍他的事迹。

  3.教师出示林浩的图片急事迹,并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林浩救出两名同学?(学生自由发言)4.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信。

  过渡:林浩一个10岁的孩子便拥有这么强的自信,比他小的孩子有没有自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面的探究。

  (二)活动探究,学习知识

  1.活动一:我有“我能行”

  (1)多媒体出示小孩爬楼梯的材料并思考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努力在爬楼梯,他的肚子紧紧贴楼梯上,翘着小屁股,两只小手使劲地忙乎着,两条小腿儿使劲向上蹬,怎么也爬不上去,两次、三次……他失败了,他趴在那不动了,是累了?还是在想着什么?妈妈急忙跑过去,想帮帮他,可他推开妈妈的手,继续爬,最后,他终于靠着自己爬上去了!a.这个小孩为什么要推开妈妈的手?(因为他相信靠自己也能爬上楼梯,这就是自信)b.如果这个孩子会说话,当妈妈帮她时,他会说哪一句话(三个字)?(快乐人生三句话-我能行)过渡:这个孩子有自信,其他孩子有没有?(2)多媒体出示孩子图片组并引导学生感受他们都有“我能行”。

  过渡:这些孩子都自信,都有“我能行”,跟他们相比,你有我能行吗?(3)我有“我能行”

  a.写出你的“我能行”

  b.说出你的“我能行”

  c.谈谈你在做“我能行”事情时的感受。

  (4)总结自信的含义

  这种“我们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对人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过渡:自信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能让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下面的探究:

  2.活动二:自信人物故事会

  (1)多媒体出示魏敏芝的材料并思考:

  有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车,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过来。从车上走下来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甲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都不敢吱声,好多人只顾和身边的人窃窃私语。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站了出来。

  a.你认为女孩会说一句什么话?(“我想演。”)

  b.女孩敢站出来,这说明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充满自信的人)(2)说出你心目中的自信者及事迹

  (3)多媒体展示自信者形象并引导学生讨论:自信者应有什么样的风采?(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自信的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过渡:我们刚才看到、听到并说到的人都是自信者,是不是生活中的人都是自信的人呢?他们之间的行为有什么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个活动。

  3.活动三:请你来评价

  (1)多媒体出示情境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

  得知全市要开展英语口语竞赛,某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成绩教好的同学中选拔了三位同学去参加比赛,这三位同学分别有这样三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结果。同学甲:我一定要拿个好名次,打败竞争对手。于是更加刻苦用功地学习,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同学乙:在英语竞赛中获奖还不是小菜一碟,不用复习就能拿到好名次。最终名落孙山,败下阵来。同学丙:如果在比赛中失利就会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该怎么办呢?对假装生病,不去参加比赛。果然在比赛那天没有看到丙的身影。

  a.你认为甲、乙、丙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b.请你猜想一下三个人的比赛结果,并说明理由。

  (2)教师小结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的能力,即使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从容享受生活的乐趣。

  (3)情境表演:在90分面前

  小品内容:英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之后,自信、自负、自卑的三

  个人都得了90分,这三个同学拿起了自己的试卷。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各编一个小品进行现场表演。

  第二步:根据表演猜测所扮演的角色并说明理由。

  第三步:说说自己想成为哪种人?过渡:大家都已了解了自信的重要性,并愿意做自信的人,那么,你现在的自信度是多少?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检测:

  4.活动四:自信检验

  (1)多媒体出示检测题目,学生如实回答问题

  a.假如可以自愿调座位,你会选择什么位置?b.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答案你拿不准时,你会怎么办?c.数学测验后,在老师公布成绩前,你会怎么样?(2)师小结:大家已经发现自己的自信心还存在问题,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

  (三)知识梳理

  1.你在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觉得本节课中有哪些问题没有清楚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四)齐读诗歌,情感升华

  自信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篇三: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政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政课教案1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教学主要内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教学难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

  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

  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的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思政课教案2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前一课时讲述了面对挫折,人们的不同态度。初步认识到应该具有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那么如何培养这种优秀的品质,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与落脚点。因此,经受挫折的考验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

  培养,并初步掌握培养这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现“知”向“行”的转变。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极为重要。教学重点掌握锻炼方法:正确认识挫折,敢为天下先,培养高尚志趣,适当转移目标。教学难点1、敢为天下先2、情境结合,情感渲染,学生能产生共鸣教学方法榜样教育、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赏识教育、合作式教学课型讲授新课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效果: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平时遇到的挫折,比较起颜艳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们平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纸盒)

  处理: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思政课教案3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

  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

  (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

  (2)友谊的作用。

  (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

  (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齐唱歌曲《朋友》。

  结束上课。

篇四: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1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1/16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2/16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3/16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4/16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5/16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6/16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7/16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8/16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5]的做法,就是一9/16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10/16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11/16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12/16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13/16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2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4/16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15/16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

  (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16/16

篇五: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职高礼仪课有思政内容的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2、学生通过学习在校礼仪,能够指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做个社会有用之人。

  重点和难点:

  运用礼仪指导学习和生活,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礼仪重要性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礼仪的范畴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礼仪原则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篇六: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思政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思政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政课教案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0节,多听与思品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县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思品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

  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4、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有效的教学时间约20周共40课时,课堂教学时间需16周32课时,机余8课时,用于期中考试和期末复习考试。

  第一学月:学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二节;

  第二学月: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节和第三单元,组织期中考试;

  第三学月:学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第一节;

  第四学月:学习第五单元第二、三节,进行综合复习;

  第五学月:期末复习迎考。

  思政课教案

  认知目标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

  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

  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

  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

  3、充分利用小栏目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

  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几个费时不多、能紧扣教学内容的小活动,使教师的精讲同学生的议、评、做等活动有机穿插,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4、关于活动课的处理

  对教材提供的活动页的内容,教师在活动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有更切合实际的设计,甚至对活动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和创意都应遵循同一宗旨,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教育效果。并从观念上认识到活动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外作业。

  教学设计示例

  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健康包括哪两方面?

  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有何意义?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而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在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

  .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这句话不全面。心理学家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况,只是不同的人不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_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准;才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接纳自己,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做无谓的自责;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并不断地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客观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呢?1通过比较来了解。

  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有各种态度。我们在情感、人际交往上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别人,并将自己的行为、心理感受与别人进行比较,从事更好地了解

  自己。通过比较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比较时不要味以已之长比比因素,在可比因素中进行比较,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平时还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

  同学们各自看一看:同学对你的评价一致吗,哪些比较符合你的情况,哪些评价使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人常说旁观者清,这就告诉我们旁观者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别人,这比自己带着某种看自己要准确得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听别的评价,结合自己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像照镜子一样更多更科学地了解自己。

  3通过心理水平测试了解。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根据实际的需要科学家们还编制出有关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量表。通过使用心理量表进行测试可粗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用此种方法快捷、简便。我们在教学中会采用此种方法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锻炼心理品质。

  .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1多读好书,优化心理品质。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quot;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心理品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4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

  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课后复习

  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自我测试。测试之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分组讨论

  讨论内容: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的性格优势,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每个同学提交一份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计划。

  自我测试社交能力自测表

  下面是一份社交能力自测表,共30道题,你可按照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凡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1分,难于判断者打0分,基本不符合者打-1分,完全不符合者打-2分,最后统计总得

  分。

  我上朋友家做客,首先要问有没有不熟悉的人也出席,如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

  我看见陌生人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在公众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

  我不喜欢广交朋友。

  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我只喜欢与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几天不讲话。

  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

  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是挑选后者。

  参加一次新的集会,我结识不了多少人。

  用从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常感到难以处理。

  不是万不得已时,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我个性好强,而是感到很难对人开口。

  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我不喜欢和别人聊天。

  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

  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有时我觉得很有道理。

  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适当的对策。

  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人采取主动态度。

  我不知道怎样同嫉妒我的人相处。

  我最怕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自然、亲切。

  别人话中带刺掖我,除了生气外,我别无他法。

  我最怕做接待工作,同陌生人打交道。

  参加集会,我总是坐在熟人旁边。

  我的朋友都是同我年龄相仿的。

  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

  我不喜欢与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我感到这种交往很约束、很不自由。

  如果你的得分在30分以上,那么应该承认。你的社交能力是相当差的;如果你的得分在0-30分之间,说明你的社交能力较差;如果你的得分在-20-0分之间,意味着你的社交能力可以;得分低于-20分,那么祝贺你,你是一个比较善于交往的人。

  思政课教案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以我们五河县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科学文化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对于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这还有待于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这是教学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教

  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总体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要求中学生在家庭中要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体会家长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

  2、我们要正确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学校这个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入手,最终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友好交往,同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是让我们了解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网络生活。

  4、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竟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等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

  ②子女与父母的沟通能力的培养;

  ③男女生交往在心里方面存在的差异;

  ④正确评价老师的作用。

篇七: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职高生思政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的含义。知道情绪的基本类型及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好两个内容:(1)情绪的个别差异。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如果站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情绪。另一方面,同样的情绪其感受和表现也可能不同。(2)情绪是不断变化的。首先会随个人境遇和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其次,“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是重要知识点之一。

  2.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同时还要锻炼他们与人交流,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觉悟方面:确立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认识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

  2.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三)难点:情绪的含义。

  (四)课型:综合课。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软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及互相交流心得,布置学生搜集反映自己“喜怒哀乐”情绪的生活照片。

  (七)授课过程:

  讲授课文内容:

  1.引入新课:

  (1)在前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办好事情,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请大家回忆一下,良好心理品质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学生回答:健康情绪、坚强意志、和谐人际关系)。对!从这里可以看出,健康的情绪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情绪不好,往往容易产生不好后果。下面将介绍关于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德的故事。他就是曾经由于情绪不好,差点儿误了一件大事。下面请听事情的经过:(投影故事情节,并同时放录音。)

  (2)听完奥斯特瓦德的故事,问:“听了故事,你们觉得情绪重要吗?”(学生答:重要),确实,情绪对我们学习、工件、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人的情绪是怎么回事?现在学习新课。

  2.讲解课文的内容:

  (1)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课文提纲,(提示:重点看情绪的含义,个别差异和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与志向。)归纳要点,对不理解的地方用笔作好记号。新闻记者后让学生自由发问,老师再给予解答。

  (2)学生看完书后,自由发问(老师作好记录)

  (3)老师按课文结构对课文进行讲解,并着重解释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结合讲件智慧泉中的图片、表格、练习来进行分析。)

  ①情绪的含义:

  A.展示学生生活照片,让大家判断,他的情绪如何?(学生答)问照片里的主人:“大家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学生回答)这些同学所讲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其实这些原因中有没有共同的东西?这又是什么呢?我们通过铃声看情绪的产生。(屏幕显示表

  格)

  B.分析表格“从铃声看情绪的产生”得出所有情绪的产生都有是来自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②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A.设问:最基本情绪是什么?中国文字关于情绪的词汇大部分都可以分别归入喜怒哀惧四类型中。即使有些较复杂的组合而成的情绪,也是由这四种基本类型组合而成的,就如同六种基本颜色调和成许多色调一样,比如,喜忧参半,百感交集等。)

  B.做练习“写一写”:下面的词语分别表达了哪种情绪?(说明许多有关情绪的词汇可以归入四个基本类型。)

  ③情绪的表现(略讲),用一张漫画说明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明显的表达方式是面部表情。

  ④情绪的个别差异。

  A.以台风为例,让学生讲出碰到同一件事,人们的情绪表现可能不同,(有人喜,有人怒,有人哀,有人惧),从而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

  B.简单举例,说明同一种情绪,每个人的感受和表现可能不同。例如,足球运动员进球后,有的手舞足蹈,绕场奔跑,而有的则只是面露笑容与队员拍拍手表示而已。

  ⑤情绪变化的特点。

  A.以李白两次经过长江沿岸写下的两首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为例,说明情绪会随着个人境遇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B.让学生说一说,做什么事的时候会很高兴?为什么?老师接着归纳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可以用学生的练习跑步、弹琴、练歌的照片来说明。)

  C.用张海迪的事例说明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志向。

  张海迪五岁瘫痪,但她坚强面对困难,自强不息,通过自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中医针灸术,热情地关心、帮助别人,她写了一百多万学的著作,其中《轮椅上的梦》,获中宣部“五一个工程奖”,是获此奖的散文集。连高傲的日本人在给她拍完《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系列片后,都称赞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自己有一句名言:“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为什么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保持如此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呢?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是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事,为社会尽了一分力。”可见,树立了崇高远大的志向,是张海迪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的力量源泉。

  3.组织学生活动。

  (1)情景表演:《喜怒哀乐》(学生现场表演),表演之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请2个代表回答交流。(实际上运用课文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学习、生活现象。)

  (2)填写一周情绪分类表(有几种就填几种),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讲出为什么会出现消极情绪,并请其他同学想办法去帮助他处理。(可以问:假如你是他的话,会怎样处理。)从而得出结论,不同的人或同人个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情况可能不相同,所以,当遇到不顺利的事,假如换个角度看,情况就会完全改观。

  (3)播放故事《乞丐与露珠》,然后指出:“怎么样,凡事只要换个角度就不会总是那么糟吧?你想做那颗小露珠吗?那就请我们从不同视角去看一些事情吧。”再引出训练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组做一题)。最后交流,从而进一步深化观点:不同人或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情绪。

  肯定学生:同学们换了个角度看问题后,结果都把原来的坏事变成了好事,苦事变成了甜事,气事变成了乐事,阴影变成了阳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就应当多一些从好的、甜的、乐的、阳光的一面去看问题,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和进步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4.小结(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做情绪的主人。

  (1)情绪有个别差异,是可以调节的,因而要学会调节情绪。

  (2)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兴趣和志向,因此,要保持和培养良好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拓展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远大的志向也是重要的条件。

篇八: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科知识,并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知识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1、经济思政课程在线教学

  这个案例中,通过在线课程来掌握经济思政课的相关知识,结合了网络视频和社交媒体工具来达到教学效果。

  2、互动式投影思政课教学

  这个案例中,教学者使用互动式投影工具,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多重元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课程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思政教育体验。

  3、虚拟现实思政课雏形示范

  这个案例中,教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进入到一个虚拟的场景中,让学生直观、感受思政课的知识。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层次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总体教学效果。

  总之,以上案例展示了现代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一种典型形式。教学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定需求,选择不同的案例组合,借助先进的技术配备来设计出一种有可能改变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课程。如此一来,我们一定可以在提高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之路注入一份浓郁而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价值。

推荐访问: 职业院校教师思政课教学教案 教案 课教学 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