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下载> 正文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3篇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4-29 13:20: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应用

  举措,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促使学校和教师认识到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理念,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

  摘要: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开始真正接触科学教学,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对其日后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各方面能力非常重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拉近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距离,让生活与科学教学相互融合,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小学科学教学

  应用

  举措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并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只会使小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十分不利。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促使学校和教师认识到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一、探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深刻含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经过多年对教育的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教育体系,它的主要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相当于在精神层面上拆除了学校与社会隔离的院墙,放手让学生融人社会。也就是说,社会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生活中人人都是教师或者学生,亦包含家庭中的父母亲人与社会中的同事同学等。社会与学校是统一的,社会中的实际活动也可以作为教育中的教学背景或教学材料。“教学做合一”则强调了教学做三方面相互关联,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三种行为。它指的是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对应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件事是“做”,通过这件事有长进是“学”,这件事的影响是“教”。总体来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想告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随处抓来的都是学问,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教师或学生,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进行教与学的载体。

  二、现代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

  1.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大多限定于课堂知识与科学教材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接受学科知识的能力较弱,年龄较小,因此不太重视科学的教学,认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就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为应付学校或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仅让学生对科学教材进行阅读与学习便草草了事。但实际上,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意识与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小学阶段正是进行科学教学的最佳时期,科学教学对于小学生日后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以及能力素养非常关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只能限定于课堂知识的简单讲解以及对应科学教材,对于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2.缺少科学实验活动或实际性的实践活动

  科学课程内容一般都涉及对应的科学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可以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小学生融入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不论是怎样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在实验或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可以锻炼小学生动手能力,充分活跃其思维,加深他们对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学习欲望以及创新意识,从而拓宽其学习视野,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然而,有些学校并没有让小学生参与这些实验活动,甚至部分学校没有进行科学实验的条件等,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行动力及创新意识,这对于其日后科学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是无益的。

  3.缺乏评价机制的应用

  评价机制就是指在教学中对学科内容的评价以及对小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科学教学内容的评价能够夯实小学生的科学理论基础,也能够避免小学生走人科学知识的误区,促使小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的技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而通过对小学生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小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在学习中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评价机制应用的缺乏,导致小学生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没有及时的认知。

  三、利用生活教育理论改善小学科学教学

  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模拟科学活动情境

  .

  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大多是课堂知识的简单讲解以及科学教材的引导,这导致小学生得不到想要的学习效果。根据这种学习情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模拟或搭建出科学活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这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践行。这种教学场景的搭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能动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

  2.定期举行对应课程内容的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

  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定期举行对应课程内容的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社会即学校”理念的践行。

  例如,在《材料》的教学中,教会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同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我们周围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两种。依据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实践活动,通过询问家中的父母亲人,对周围物体进行实践取证。或者在确保小学生安全的同时,鼓励小学生就物体材料的问题与陌生的叔叔阿姨进行交流,利用叔叔阿姨对材料的认知与体会,拓展课外知识及学习视野。这些活动印证了社会就是一个广义上的教育场所,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打破课堂上科学知识教学的限制和束缚。

  3.加强评价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评价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践行,可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问题或不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究来扬长避短,进而加强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小学生进行这项实验活动是“做”;利用评价机制,小学生在这项实验活动中有长进是“学”;教师通过评价这项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教”,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理念,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学,对其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科学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依据教学现状,在科学教学中,结合课程內容搭建对应的科学场景,是对生活情境的模拟与演练;定期举行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这个广义上的教育场所的作用;加强评价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践行“教学做合一”。

  .

篇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前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靠语文教育来传承发扬。当前,许多学科都顺应时代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现在,一些教师被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束缚,如语文教学过于模式化,一味按照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方面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使语文教学非但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潜能,反而削弱了他们的思想创作的能力,与教学目标严重不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它切实立足于中国教育的实际,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就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正文: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继承了杜威先生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主要提出了三大核心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最珍贵的事实。

  (一)生活即教育

  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两者相辅相成,最后导向了一种教育——终身教育。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语言文字的真正源头在生活中,好的语言文学作品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句法和范文,也要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社会即学校

  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在传统的观念中,学生只有在学校中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然而,陶行知先生却认为社会才是最大的学校。社会这个巨大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这样教学的资源便大大地增加了,学生们的眼界也有了质的飞跃。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在陶先生的观念中,一个人只有认知水平提高了,他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社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过去我们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现在我们知道,那只是语文教学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在社会,而不是课堂。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理论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操作。那么,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学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也就是,教学做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三件事情。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点,那就是实际的生活。而在这三者之间,更突出的是“做”,因为“做”是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做”的重要性,反对为读书而读书,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这就是教学做合一所倡导的。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鉴于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很好的思路。

  (一)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让生活为语文添加一点情趣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户外授课,将学生带进生活,让他们得到亲身的经历,同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让生活距离语文教学不再那么遥远。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无论是在哪里,良好的氛围总是让人感觉舒服。语文教育应该富含生活的气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言,并且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学得轻松、学得愉悦。

  (三)设法加强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措施让学生定期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写周记日记,让学生针对某一件事或者近期某一段时间谈谈自己的感想;除了写作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语言类的活动,诸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甚至是说课大赛等等。定期的语文能力训练,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运用起来也更为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是学生。作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挖掘学生潜能的好方法有很多,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讨论学习的环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差异,提供不同的课题。这样,一来增加了教

  学的研究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二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一举两得。

  (五)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要使学生从思想上适应探究式教学模式,让他们认真分析学习实际,确立奋斗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探索学习进程和方法;通过主动尝试和探索,及时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并且反思学习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

  (六)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充实语文教学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课堂中学到的文章或者是道理,在生活中也能找寻到一些影子。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想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都会联想起自己的父亲,老师何不在课堂上让一些同学讲述他们的父亲亦或是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来记述自己的父亲。这些是学生所亲身经历的,是最生活化的资源,我们不妨把这些

  资源运动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不应像现在一些教师一样模式化地去讲课。不然,语文教学只会离生活渐行渐远,最后就纯粹的是关于语言与文字的学习了。

  总结: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竭尽毕生精力所创立和实践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觉得每个教师都应该细细去领悟,把生活教育理论真正的融入到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只有这样,语文教育才会走向成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J].教育探索,2013,02.[2]王建平,杨秀平.教育的原点:生活——一种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J].宁夏社会科学,2010,05.[3]龙翔.生活教育理论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实践研究,2014,12.[4]王文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几个问题[J].南京晓

  庄学院学报,2014,03.[5]白媛媛,牛海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2.[6]王欣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3.[7]徐莹晖.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04,257

篇三: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当前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差、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将生活情境教学与语文知识统一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本文分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同时指出了当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生活情境;优化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生活就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认为生活包含着教育的意义。他认为教育应当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的目的在于生活,生活与教育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二)社会就是学校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延伸社会触角,将社会知识延伸到学校中去,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广泛的学习空间,能够学习更多的生活知识。

  (三)教学做和合一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核心就是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要尊重教学方法,学会怎样去学习,同时要树立好教育关系,明确教育目的,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的作用—以语文为例

  (一)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情景化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只有实现生活情境与教学模式相互统一,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方式,让学生自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语文问题,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充满兴趣,乐于学习。

  (二)提高师生互动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开始按照课本教案进行授课,一般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没有将老师和学生放到平

  等交流的位置,教师和学生互动几乎没有,停留在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的状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知识需求了解不足,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不充分,造成了师生之间距离较远。学生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缺乏自身对问题思考和理解,对教师产生了严重依赖,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缺乏判断。语文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使用,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两者处于平等共处的关系,学生既把老师当成师长,也当成朋友。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来及时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知识运用

  如何应用所学语文知识,是教学的目的。实现生活情境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可以改变教学实践与知识运用相互脱节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对语文知识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的产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来源于生活之中,学生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价值。

  (四)提升学习能力

  语文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讲授语文知识,显然是难以引起学生注意的。应用生活化情境,能够实现语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对于教师来说,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述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通过在生活场景中模拟语文知识运用,从而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成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全方面提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策略—以语文为例

  (一)挖掘生活教材

  实现生活化情境教学与语文知识相互融合,需要采取多个措施。第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贯彻应用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师生平等互动交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第二,教师要丰富完善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语文学习的样本。语文生活化教学离不开精神化生活。语文教师要依托于现实生活经验,不断完善现有语文教学课程体系,通过生活实际情境模拟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学生思想情感。语文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现课堂资源,通过研究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一线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教学环境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要依托于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合情合理的生活化情节,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去。通过语言组织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在生活情境与教学知识之间找准切入口,实现教学过程完整性。例如,在马志远的《天净沙》中,涉及到藤、小桥、树、鸦、古道、瘦马等各种物体,学生们很难理解这些图像的含义。老师可以在学生面前描绘出画面,可以勾勒出一幅秋夜萧瑟的意境:老树倒下来,小桥流水,在夕阳下显得很凄凉,一个孤独的人在黄昏骑马……通过这样一幅黯淡的画面,学生可以体验到当时天涯游客那种漂泊孤独的心情,从而体会到这一场景的遥远意境。其次,分析图像,提高审美能力。意象代表着诗歌的情感,承载着古代诗歌的情境。通过意象,初中学生可以从诗歌学习的“意象”中分析诗歌的“意义”,从而反映出学生心理的情感。

  (二)更新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树立正确语文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对生活本质有清晰认知,不断改进自身学习方法,为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既是老师也是朋友,改变传统灌输知识教学方法,实行师生互动平等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诉求进行分析,关心爱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习惯。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传授语文活动技巧,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把握语文教学实质,推动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同时学校要对语文教师实施新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以语文教学成绩作为考评老师的标准,而是要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作为考评标准,鼓励语文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学校要为语文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指导教师掌握语文生活化教学理念,并能够实施落地,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发展。语文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缺乏联想,那么就人为割裂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联想,对语文知识规律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实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

  (三)加强生活实践

  语文知识学习必然要应用于实践,教室要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

  合。语文生活化教学要实现学生知识联想,实现语文知识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并指导学生应用技巧。通过语文教师模拟、示范等方式来完善学习活动体系,拓宽学生知识范围和深度。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社团化教学模式。传统语文教学侧重集体运动,而忽略个人运动需求。采用社团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僵硬守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游戏的相互结合。

  结论

  如果单纯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与现代学生学习兴趣、素质要求是存在差距的。导入生活情境教学是教学必然之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情境教学,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在生活场景中实现,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启发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生活化情境教学延伸。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学习新课标对学生的新要求,从内心深处认同新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予以运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生活情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孙美莉.课程教育研究.2018(02)[2]谈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林兆辉.中国校外教育.2017(36)[3]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生活情境教学方式[J].尹庆华.语文学习与研究.2016(10)[4]从“创设情境”走向“生活情境”——对情境教学的近距离感受[J].沙华中.教育视界.2015(02)[5]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触语文的魅力[J].蒋竹君.语文学习与研究.2018(12)[6]如何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唐国礼.教学参考.2018(16)[7]语文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初探[J].仓木拉.学周刊.2015(36)[8]语文课堂实施情境教学探索[J].金一霞.成才之路.2018(17)[9]小议情境教学中的沉疴及对策[J].戴柳英,曹淑忠.语文师友.2007(02)

  [10]生活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潘洪荣.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推荐访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行知 理论 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