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下载> 正文

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乡村(2篇)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5-01 17:10: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乡村

  

  读书心得体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一直坚信爱读书是一个好习惯,也是一件很值

  得表扬的事情。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从阅读中体会写作的益处,提高个

  人涵养。

  书的影响对孩子也是很大的,像一把钥匙,开启人的智慧,启迪人的心

  灵。读好书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能丰富她的生活,开阔她的视野,增长她的知识等,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孩子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上的书籍引导孩子茁壮成长。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好书是

  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自从学校开

  展了读书”活动,我们家的读书氛围有很大的变化/

  不仅孩子比以前更爱读书,我们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充实自己

  于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孩子正处于长知识时期,求知欲强,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多读些课外书。每

  天给孩子规定特定的读书时间,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柜,这样便于掌握孩子的阅读范围,选择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让孩子做到开卷有益。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做一些读书卡片、写一些读后感,让

  孩子认识到读课外书也是一种学习。

  有时我绘声绘色的陪女儿读书,要自己读书,这样一来就营造了家庭读书

  的良好氛围。睡觉之前我给她讲

  《小猪西里呼噜》,就像讲故事一样,孩子听得

  还认真,理解能力好像提高了很多,从这点说明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是特别

  敏感的!她会用心的去理解这内容,所有我们平时要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事物

  产生好奇心,然后再慢慢的喜欢上!那样事情就简单多了,兴趣是培养出来

  的!…

  人生来无善也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

  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好的导师,它叫你如何做人做事,学习并积

  累更多的知识财富,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孩子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读书,才能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开阔;只有多读

  书,才能让孩子的一生丰富多彩!

  多读书吧,读好书吧!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加油!

  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善辩,使人深刻,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这里,查字典范文大全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的文章

  和材料,希望参考材料,让健康向

  、便

  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

  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

  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

  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

  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

  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

  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

  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

  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

  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

  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

  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

  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

  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

  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

  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的具体表现。

  参考材料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

  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

  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知

  识修养、品德修养,是一辈子的追求和目标。

  高尔基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人类文明文秘杂烩网史伊始,浩

  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了人类艰苦求索、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揭示自然界奥秘和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智慧。

  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

  及自然科学十分精通,开程朱理学”之先河。

  其专心、专一和熟读精思,让后人备受启迪和教益。巴金的回忆式”读书

  法、老舍的三结合”式读书法、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等给后人以莫大的启

  迪。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

  指引,同情也思正追寻。”唐宋诗人王贞白当年在千年古书院

  一一庐山白鹿洞书

  院苦读时留下的读书诗,充溢着诗人的灵性与悟性,千百年来,净化着亿万凡

  夫俗子的心灵。

  伟人毛泽东在庐山读书、用书的动人故事被传为美谈

  。1959年、1961年、1970年,毛泽东曾三上庐山,共居住135天。

  读书之美,美在积累。季羡林大师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大量占有资

  料,再对资料进行详尽分析,就是学问。”

  南宋诗陆游深明

  读书与积累”关系的真理,他在

  冬夜读书示事津》诗中写

  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只有积累,才有一部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诞生;只有积累,才有书的传咏和文脉的兴旺,才有思想的升华。只有积累,才能以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

  和狂热。只有积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至今,人们仍铭记着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先生

  推动普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强盛国家”的远大理想。蔡元培先生

  十分谦逊,他说:我的读书的短处,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

  参考材料

  我已经经历了许多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短处

  。”由量变到质

  变,关键是读书者在人生进程中始终有紧迫感、责任感、负重感和自豪感。

  日积月累,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终成硕果,才能最终实现量变到

  质变惊险的一跳。

  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经史子集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怀旧与创新,正是中华民族的秉性。

  温故知新,让我们可以在书中领略自然美、人文美、哲理美和创新美。创

  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读书之美,美在延伸阅读,美在人类文明史

  进程中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读了不少的书,现在从以下三方面介绍我读书的心得体会

  师为什么要读书?

  2.教师应该读哪些方面的书?

  3.教师怎样读书?

  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先和大家分享四句话:

  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生活在不读书的社会就

  如同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

  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周国平语

  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

  重则是很难的。

  高万祥教师,为什么读书》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古人云

  再给大家看个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结果: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

  平均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而中国这么多人口,扣除教

  科书,:1.教

  参考材料

  课外阅读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还有一项调查报告:

  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项针对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

  示: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

  这项调查是在本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

  师中进行的。结果表明: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69本书。不过,他们读书量

  差异很大,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52%的教师每年读书量在5本

  以上,最多的一年可以读72本。

  从以上方面看出,古今中外人们把读书看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可是现状并

  不乐观。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读书,因为读书能够改变

  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

  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读书,能彻底

  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的办法是

  读书。读书不仅能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历史性地思考人生,从而

  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二、教师应该读哪些方面的书

  首先,教师要读好课堂文本,包括所带学科的教材、教参及其一些必要的教辅资料,因为这是立足教育职业的根本,一句话,你得拿出让学校、家长都

  满意的教学成绩。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视野必须是宽阔的,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教育书

  籍,包括正规的教育期刊杂志和教育专著,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

  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

  术》;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教育哲学》;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

  行知诗歌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心灵写诗》。

  第三,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翻译过来的书籍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的保障制度,简单的抄袭和剪接不

  太有市场,这就保证了出版物一定的原创性和水准。

  第四,小学教师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容、余光

  中的诗,张晓风、刘庸、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

  三、教师怎样读书

  参考材料

  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

  第二,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是一

  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

  软件”,人文素养不佳将成为你的营养不良症。

  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

  第三,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

  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

  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

  判。不然,就会出现精神、情感、认识等方面即人文素养的僵化、退化、惰

  化、伪化、通化、同化。

  第四,具体做法:

  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

  著。记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读书学习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

  方面的专著。

  女口:对新修订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求是

  崇实

  鼎新:崔峦小学语文教育

  文集》、语文教学的专家论著等进行研究,使自己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

  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

  反思。

  充分发挥网上资源共享的优势,经常上网学习,在了解别人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交流自己的体会,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尤其是我们语文

  教师,读书势在必行,读书迫在眉睫。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

  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最后我引用别人的名言结束我的发言:

  博览群书,长智长能天地阔;

  饱阅众卷,增才增识视野宽。

  参考材料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

  。只

  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

  书的良好氛围。

  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

  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

  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

  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

  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

  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

  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

  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

  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

  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

  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

  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

  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

  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

  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果

  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

  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

  。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

  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

  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

  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

  入到教师的。”如参考材料

  日常生活中去。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

  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读书很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

  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

  读书很苦。读书是一桩苦事,夏有蚊蝇之扰,冬有严寒之袭。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生活中,你有不喜欢甚至厌烦的人和事,但有时它们恰恰

  是你必须去相处的人和必须去做的事。

  读书也如此,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

  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

  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

  往往缺少智慧??…还有,你想读一本好书时,可能无处可觅,可能囊中羞涩,常

  常让人有英雄气短”之叹。

  读书,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

  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

  口”。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

  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参考材料

篇二: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乡村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4篇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1开始拜读陶老先生的教育理论著作,总觉得教育家就是教育家,他的理论真有一定高深,初读的理解不是甚深。一点心理体会感悟也是很不够精准。但是我还是想把一些读书体会付诸于笔尖。

  陶老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列举了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这不正是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追求的新目标吗。陶先生的深邃的教育思想让人叹服!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以学定教”的思想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现在的课堂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学生学会发言、倾听、归纳总结、进步。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难道不会提高?回头想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前我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领着学生走,他们可以少走些弯路。但是恰恰是这样做,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我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毫无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等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不会思辨,考试时老师没讲过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其实,书本上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是能够解决的,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识字量也大大增加。六、七百字的课文阅读,一般孩子都能借助拼音、字典完成自主阅读。老师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所以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的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了出来。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后进生。学生的相互讨论,实际上是好学生教后进生的过程。后进生在自学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懂了课文,会做自学检测,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高尚的师德操守令人钦佩,也广为流传。这也正是教师无私奉献、崇高师德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小学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师德,不仅在于要继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师德优良传统,更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教育人、引导人,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还要谨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2暑假开始之前,我校张争光书记带领全校老师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使我对陶行知这位“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充满了兴趣。今天就找来了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来阅读,翻开书本第一篇《教学合一》就吸引了我,我把这篇文章反复读了几遍,感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很值得我们学习并在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和实践。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这篇文章中讲到“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从这一番话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是告诉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授之以渔”,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捕鱼的方法去捕捉不同种类的鱼。这才是我们教师教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学到这样的知识才是一生受用。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能够了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从这里看以看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样才能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好先生应该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因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是教诲丰富,学生能多得益处。这就是说,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者。所以当今时代

  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现在我对“教学合一”的理解更加深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要践行这种理念,要做到:不断学加强自身学习,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3前不久学习了陶行之先生的教学佳作《教学合一》一文,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了能使低年级小朋友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爱学,然而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

  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师教学不应该是教给小朋友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小朋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小朋友学会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好小朋友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把握小朋友的兴趣,创造小朋友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小朋友在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创一创中去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并给小朋友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来决定”,要把教法和学法紧密相连。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智力有差异,因此,他积极提倡根据人的不同智力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他还认为教师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各方面的能力、兴趣而定,要使不同的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有兴趣,才能学得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陶先生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思想。人的智力有差异,小朋友音乐基础也有差异,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每位小朋友的音乐基础有所了解,以便能在课中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音乐的差异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能随机应变,让不同层次的小朋友都能有“成功”的机会。例如:在复习《保护小羊》这首歌曲用双响筒和碰铃来为歌曲伴奏时,我先叫那些音乐节奏不太好的小朋友,用××|××||节奏伴奏,待他们表演完后,我与学生一齐击掌,表扬他们,然后我再叫那些节奏感好的小朋友,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节奏来伴奏,因为他们节奏感非常丰富,用了×××|×××||、×××|×××||等等不同的节奏来伴奏,获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样,不仅让层次差的小朋友有了参与的机会,而且增加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旦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顺利掌握了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基础好的小朋友又得到了较高要求的锻炼。

  我感觉到音乐教学中渗透“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还能使我在教学中化时少,工效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4陶行知先生学贯中西并开辟了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关注,先生被誉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可谓当之无愧!

  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所研究和试验的教育问题实在是还有其意义和价值的,为我们的教学改革点亮一盏明灯。

  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一文中说:“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

  先生讲“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负责学的责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要负学的责任。小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又对学习没有兴趣,如果再不根据学生的情况,一味的填鸭式的教,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学生睡觉、谈论也就不稀奇了。俗话说的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学生虽然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可以把课本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不追求完整而系统的理论知识,重在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先生讲“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这正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学生不觉得枯燥,教师自己也就厌烦了,这一点在一些老教师身上更是反应明显。因此教师要关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时常研究学问,找到新理论,不仅对学生有利,对教师本人也是一件畅快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学校教学改革做贡献。

推荐访问: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乡村 中国教育 乡村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