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下载> 正文

【教育规划】白山市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5-19 19:15:05 本文已影响

白山市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白山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吉林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规划】白山市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教育规划】白山市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



白山市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白山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吉林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科教兴市、人才兴业战略和建设“三城两地”的奋斗目标,制定“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白山市老工业基地发展接续产业规划纲要》,提出了科教兴市、人才兴业的战略。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活力趋强、后劲增大的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加快实现白山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业人口的大量转移,对现有农村基础教育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将产生重要影响。

“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校教育适龄人数总量将呈下降趋势,为优化配置基础教育资源提供了机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终生教育体系提供了可能

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现代通讯和信息传播技术,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有利于解决地区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不平衡的问题,为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社会成员多种、多次接受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教育和社区的联系增强,学习形式、途径多样化,将出现新的教育对象群体和新的教育形式,教育的内涵将有新的扩展,要求按终生教育思想对教育制度进行创新和重构。

(三)我市教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又面临亟待解决的困难

“十五”期间,我市加大了“控辍”力度,“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合理配置了教育资源;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展顺利,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深化了职业教育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教育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师待遇有较大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提升。全市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按照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困难。

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我市经济总量偏小、教育投入不足,对教育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教育投资机制不够完善,教育投入短缺,难于支撑教育规模发展和水平提高,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将面临很大困难。

教育制度创新不够。现有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尚未全面形成。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融通不够,布局结构亟待调整。学校办学模式和培养规格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尽适应。农村初中办学模式、高中教育形式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不明显,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出口”制约着“进口”,就业难、招生难问题突出。

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比较明显,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率相对较高;高中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破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思路

“十一五”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以提升教育服务白山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加强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努力构建高等教育。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改革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三城两地”,发展接续产业的关系。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继续优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制度创新;以协调发展为主线,认真做好四个统筹。

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根据社会需求、教育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确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突出节约型学校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实现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稳定普通高中规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统筹城乡教育和县域间教育均衡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突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结合区域规划和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区域教育发展目标。

统筹规划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坚持以发展为前提,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基础,认真关注、及时化解教育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教育发展和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发展目标

2010年,全市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实现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使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城市新增劳动力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基本达到13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社会成员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需要,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位于全省中上游。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在校生规模达到5.4万人,初中在校生规模达到3.36万人。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6%以上;初中毕业学生升学率达到85%以上。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90%以上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达到良好以上,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稳定普通高中规模,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水平。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1.87万人。城镇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以市二中为龙头的省级重点序列以上的12所骨干学校。普通高中、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缩小,办学条件达到省内一流,教学质量达到较好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活力。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达到1.53万人以上,招生职普比例达到4.55.5的目标。重点建设1所综合性、高水平、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设一批专业领域针对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学校。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每个县(市)集中建好1所与区域内重点普通高中水平相当的职业教育中心。到2010年,构筑起以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以特色职业学校和县级职业学校为主体的市、县、乡三级职业教育框架。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高等教育实现新的突破。组建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要求,专业人才培养基本适应和满足白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把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服务白山经济,引领白山文化和“三个文明”建设的人才培训基地和示范窗口。

幼儿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农村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95%以上,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基本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力争95%以上的朝鲜族适龄儿童就读于本民族学校,加强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朝鲜族师资短缺、教学经费相对不足等问题,促进民族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或接近健康儿童、少年水平,满足三类残儿随班就读需要,智力障碍儿童达到5人以上的学校100%开设特教辅读班。

民办教育发展有的新局面。到2010年,全市基本达到以政府办学为主体,民办学校初具规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协调发展的局面。

加快成人教育发展,形成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各类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构筑起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培训为龙头的市、县、乡三级成人教育网络。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在职职工培训0.7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和创业培训1.2万人次,开展各种社会化培训2万人次。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绿色证书获得者达到1.85万人。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文盲率控制在3%以内。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到2008年底,完成430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校的硬件装备任务,有100所学校建成校园网、10所学校达到班班通。全面完成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白山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建设,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三、主要任务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和加强学校德育计划。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巩固和加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和建设中小学优质德育课程。实施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网络。改进德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内在道德追求,强化道德实践活动。推进德育实验研究,实施好“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科研项目,建设一批德育工作示范学校。职业学校要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思想品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计划。深入推行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计划。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全面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经验,确保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和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在全市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实验(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进考试评价体系建设计划。努力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改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解决薄弱环节,提高普及程度。巩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进一步缩小城乡和区域间教育差距。继续广泛、扎实开展创建无流失生县、乡、校评比表彰活动,发挥学校在控制学生流失工作中的优势,坚持依法控流,坚持改革控流,有效控制学生流失,提高普及程度。

加强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示范校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初中办学活力。结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好课程、教材、教师、投入和基地“五落实”要求,力争再有35所学校跨入省级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示范校行列。

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继续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联、帮、促”和对口支援活动,实行城市学校教师轮流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度,落实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制度等,尽快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学校差距。

(三)实施职业教育振兴工程,加快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

继续推进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建设1?2所综合性、高水平、发挥示范作用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设一批专业设置针对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学校。民办职业学校达到2?4所。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每个县(市)区集中建好1所与区域内重点普通高中水平相当、达到省级重点校标准的职业教育中心。乡镇农技校与乡镇中学实行合一办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功能不断完善。到2010年,构筑起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以特色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为支撑,以乡、村农技校为依托的市、县、乡职业与成人教育框架。

继续推进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把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作为职业学校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抓好落实。全市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乡(镇)农技校都要根据各自的办学特点,建立相应的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将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做为职业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学校要通过自建或与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共建等渠道建立实验实习基地,在共建方式上可以实行产业化运作,采取合伙经营、投资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到2010年,全市要重点建设10个高标准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集教学、实习、实践、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产教结合实验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实验实习基地的功能,形成职业教育产业体系,做到既育人、又创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结合白山实际,面向域外市场,做精长线专业,做优传统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大新兴专业,全市职业学校都要有骨干专业。

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到2010年,职业学校80%的专任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获得与本专业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建设一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广泛吸纳各类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到职业学校任兼职教师。加强对职业学校校长的培训,建设一支即精通教育教学规律又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学者型、专家型和企业家型的高素质校长队伍。

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市场需求,联合有关部门、企业开展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0.4万人以上技能型应用人才,毕业生中获得“双证书”比例要达到100%

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的宗旨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教育、劳动、科技、计划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承担起培训任务,大力开展对在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和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培训。从创建学习型企业入手,大力推进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积极创建学习型城市。全市每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达到1500人,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在职职工培训0.7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1万人次、创业培训0.1万人次、开展各种社会化培训2 万人次。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积极与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合作,大力开展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每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200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次。

(四)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办学效益

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实现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建设工程,按照白山市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规划,完成建设任务。加快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构建具有白山特色的义务教育体系。完善“两基”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保证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在省内的领先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加强扫盲和扫盲后的继续教育。

推进普通高中建设,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高。完善评价体系,重视内涵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整体水平。进一步改善县镇农村高中办学条件,加快农村高中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示范高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开展“示范高中”对口支援农村高中 “联、帮、促”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结构。

推进教育技术改造,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认真落实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整体跃升。建设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网络,分层次建设市、县、校三级各具特色与功能的资源库,实现全市教育系统所有单位教育资源共享。全面、高质量地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探索,鼓励各种有组织的教学实验、经验交流和评比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过程、方法、资源、考核等诸项教学要素的整合,借助信息化平台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在全市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学校活动。通过基础设备改造、制度建设、习惯养成等基础性工作,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减少资源消耗。实现有限投入效益最大化,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五)健全培养、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推进师德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系统的师德培训和经常性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和树立师德典型,表彰奖励师德优秀教师。严格考核管理,建立师德建设评估制度,开展师德“四评”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推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提高计划。深入开展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继续教育,积极探索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坚持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自修提高相结合,学历提升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传统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好教师读书活动,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终身学习平台。

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建成的白山职业技术学院要把小学师资的培养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完善普师和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课程设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保证高素质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改善条件,增加经费,切实承担起教学研究、继续教育工作职能。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互衔接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政府统筹

加强对教育的统筹领导。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协调教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强化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的统筹管理,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职业教育工作实绩作为对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市、县(市)政府的教育督导部门要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发挥督政职能,强化监督检查和评估指导。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

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加大监查力度,对违反规定的用工单位给予处罚。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核和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推进职业学校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

(二)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教育经费的保证机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切实保证“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到201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保障、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公用经费标准和来源;重点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经费支持;确保在编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设立专项扶困助学资金,广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断拓宽投资渠道,补充教育经费。建立完善有关教育发展基金制度。对校办产业和为学校提供教学科研服务及后勤保障的产业,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监督制度。加强对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的评估,继续实行教师工资统筹。开展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审计工作,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加强规划,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制度创新

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探索建立学校的公共治理结构,实现政府从传统的直接行政管理为主转为间接管理为主,通过立法、拨款、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监督评估、提供服务等手段调控管理学校;培育中介组织和机构,建立认证、评估、审计、仲裁、听证制度。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以学校法人和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面向市场和社会依法办学;体现特色,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民办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学校项目投资与建设。

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以职务聘任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加强教师交流,完善学科带头人遴选制度。

推进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中小学就近入学制度;推进初中毕业生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

(四)转变职能,依法治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强化依法治校,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教育依法行政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提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建立教育申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教育执法监督制度,全面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加强市、县两级政府的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督导职能作用。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推进督导创新。完善督导结果的通报制度,建立教育督导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教育系统预防职业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努力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完善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落实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救助机制。

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并落实有关政策,解决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就学问题,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基本保障。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管理。加强招生规章制度的系统化建设,查处招生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招生考试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的现象。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规范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推荐访问:白山市 五年 发展规划 【教育规划】白山市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