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下载> 正文

【卫生规划】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精选推荐】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5-20 08:25:11 本文已影响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为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规划】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卫生规划】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精选推荐】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


为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和《重庆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统筹规划、健全体系、增加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整体防治能力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机制相结合,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指导原则

(一)总体原则:应急当前、立足长远;统筹兼顾、分级实施;平战结合、合理利用;完善网络、提高队伍。

(二)具体原则:

1.坚持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城市功能相协调,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保障和协调发展。

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改革为动力,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创卫生事业新局面。

3.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遏止重大疾病流行。

4.坚持以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改革医疗服务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全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先保证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5.坚持以科技和人才作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着力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医”战略,提高医学科技和临床应用水平。

6.坚持依法治卫,加强卫生监督和全行业管理,维持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建成完备的预防保健体系,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步伐,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二)具体目标

1.预防保健体系建设

(1)疾病预防控制。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防病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调查处理和预防控制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和内部考核制度;充实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学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按1-1.2/万人的比例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20-30人;充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应急人员10人以上;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各配备2-3名专职防疫工作人员;1万人以下的乡镇卫生院配备1-2名专职防疫工作人员,1万人以上的乡镇1-1.2/万人的比例配备专职防疫工作人员,负责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收集、核实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2)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用房条件。根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服务人口,结合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必要的工作用房。

(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建设。根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装备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配备各类必要的仪器设备,重点加强理化、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信息管理局域网,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车辆、免疫规划冷链设备、健康教育器材的配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为6岁以下儿童提供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百白破、乙肝、流脑和乙脑等疫苗接种,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和百白破“四苗”接种率达到98%,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5%,流脑和乙脑接种率达到90%;逐步建立慢病防治网络,开展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4)积极开展妇幼保健服务。依托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防保队伍,完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强化基层妇幼保健职能;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建设,完成县妇幼保健院迁建,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建设和配置设备,力争创建国家二级妇幼保健院;引进妇幼保健高级人才,提高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妇幼保健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保健率达到9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85%;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降消项目),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工程(双降工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50/10万人以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2.5‰以下;积极开展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促进母乳喂养,开展儿童健康检测,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减少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生。

2.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推进依法行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要求,继续深化机构改革,规范职权划分,合理设置,优化结构,全面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监督职能,充分形成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保障到位、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卫生监督体系。

⑴监督队伍建设。根据全国和全市卫生监督体系的要求,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由公务员或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组成,机构人员编制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编制主管部门制定的《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方案》,结合我县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的实际科学配备,其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卫生执法监督相关的法律知识,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⑵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用房条件。根据卫生监督所的工作职能、工作量和服务人口,改变卫生监督所无办公用房的现状;按照基本建设要求,完成县卫生监督所3000平米以上的工作用房建设。

⑶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设备配置。根据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职能,适应卫生监督的工作需要,切实加强卫生监督设备建设,配置公务用车、通讯设备、办公设备、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车)、防护工具、信息化平台。

3.医疗救治体系

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由医疗急救、综合性医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组织、职业病防治机构组成。

⑴医疗急救。医疗急救中心(紧急救援中心):我县医疗救护中心(120)设在县人民医院,其功能是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工作,逐步与公安(110)、消防(119)等应急系统建设成为联动平台,实行联动,实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

⑵综合医院。对现有县级两个二级医院进行改造、建设,使其具备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非传染病人的应急医疗救治能力。重点是加强急诊科(室)、ICU、中毒、呼吸科等专科建设,配齐配好相应的专业人才和设备,不断提高救治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与损害、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建设一所传染病医院和两所专科医院。

⑶职业中毒防治机构。针对我县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发生趋势,在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开展职业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加大投入,提高标准和技术力量,承担职业中毒、化学中毒、放射损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点收治任务。

⑷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从事预防、保健及基层卫生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新补充的人员,必须具备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国家规定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22所中心卫生院或镇卫生院达到合格标准,10所中心卫生院或乡镇卫生院建设成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办公场所、业务用房面积根据乡镇基础建设决定,做到办公场所功能分布合理;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有规范化的儿童计划免疫门诊和妇女儿童保健门诊;为2-3所中心卫生院装备救护车,乡镇卫生院配置一批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5)基层卫生服务组织。根据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分工合理的城镇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根据“合理设置、适应需求、方便群众”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标准建设,围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开展工作。

村卫生室的设置。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卫生室,乡镇所在地的村原则上不设卫生室(已设置的可保留,但不享受补贴),卫生室人员原则上不超过2人,可按服务人口1500人以内的配备1名村医生,15003000人的配备2名村医生,3000-4000人配备3名村医生,4000人以上的配备4名村医生。

村卫生室的基础建设。在规定的时间内70%的村卫生室建设达到合格村卫生室标准,5-10个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村卫生室标准;农村村级卫生人员执业助理师以上资格达到30﹪以上。

4.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增设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解决专职人员编制3-4人,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网络;建立多部门和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健全卫生应急药品器械物资储备机制,完善卫生应急处置交通工具等配置,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信息监测、报告和预警工作,提高处置、应对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开展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5.加强重大疾病防治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制定和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遏止重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加强结核病、艾滋病、乙肝、霍乱和流感的防治工作,继续实行结核病治疗费用减免政策;深入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遏止艾滋病快速上升的势头;实施地方病防治和三峡库区疾病综合防治项目。

6.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⑴加强卫生信息基础建设。搭建卫生系统专网平台,构建3个中心(即卫生业务数据交换中心、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和卫生电视电话会议中心);完成乡镇电视电话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卫生信息体系。

⑵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医疗救治信息、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成畅通、快速、准确和标准统一的公共信息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救治、监督和指挥决策能力。

⑶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立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80%的乡镇卫生院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一体化的应急防治指挥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对于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切实推进建设进程,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以全县行政区域为范围,建立起高效、统一、分工负责的属地化突发事件防治指挥管理体系,统一调配和管理使用公共卫生资源,创造有限条件和规范运行的环境,保证应急防治任务的实施,满足群众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

(二)完善财政投入政策,保证公共卫生体系正常运转。县财政要根据卫生事业经费补助政策,每年预算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予合理补助,对严重传染病的农民和城镇困难患者要安排资金给予救治补贴。

(三)坚持依法监管,充分形成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加强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改善条件,充实力量,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新型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强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公共卫生工作依法管理;加强防治机构、人员、技术等服务要素的准入管理和执业行为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健全考核制度,强化防治机构管理,加强培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提高效率。

(四)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应急救治专业机构和队伍整体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优化配置,努力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县编办要及时调整公共卫生体系的人员编制,人事部门要及时引进相应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本地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在技术职称、待遇上给予优厚条件,形成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伍。

(五)形成推进合力,确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委、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任务的督促检查;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查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人大办要加强执法监督;县财政要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运转经费、建设经费的投入;县规划、国土、建委要在规划、用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惠;县公安、工商、消防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确保医疗机构宽松的执业环境;电信部门要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一网多用;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公共卫生意识,使广大公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意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全民公共卫生道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法律知识,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公民的健康素质,维护公共环境。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促进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推荐访问: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公共卫生 十一五 【卫生规划】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