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下载> 正文

甘谷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5-27 18:45:07 本文已影响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2013年工作回顾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甘谷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甘谷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努力克服干旱、冰雹、暴洪、地震等群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求实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9.82亿元,增长14%;大口径财政收入4.33亿元,增长23.3%;固定资产投资81.65亿元,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亿元,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7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4797元,增长22.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2%

项目工作卓有成效。全年实施重点新建续建项目119项,规模总投资168.0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6.18亿元。其中,实施省市列重大项目8项,完成投资31.38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项,完成投资15.99亿元;公路交通项目5项,完成投资1.44亿元;农业农村项目38项,完成投资2.78亿元;社会事业发展项目18项,完成投资0.92亿元;商贸流通项目11项,完成投资0.36亿元;工业发展项目14项,完成投资3.05亿元;政法基础设施项目5项,完成投资0.26亿元。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申报争取各类项目182项,规模总投资126.2亿元,已下达投资计划129项,到位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6.73亿元。积极组团赴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地推介项目、招商引资,投资8亿元的汽车商贸城、投资4.2亿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投资1.85亿元的陇东南汽配城、投资1.2亿元的县客运中心等15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签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77亿元,占市上下达任务的117%

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加快西城区建设步伐,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完成人工湖、喷泉、环道和部分绿化亮化工程,高速辅道景观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有效解决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富强东路、滨河南路西段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大像山仿古文化街、县影剧院、安济天然气输配工程、兰州银行甘谷支行等项目开工建设。筹资3800万元,引进先进工艺设备,新建城区集中供热站一处,新增供热能力40万平方米。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加大,县工商行政管理办公楼、消防大队综合楼、交警大队业务技术用房全面竣工,多方融资9500万元,完成征地750亩,新开工建设商业住宅47.2万平方米。六峰、大石、安远、礼辛、西坪等小城镇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天定高速公路沿线和六峰川区示范片带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甘麦二级公路开工建设,清溪河贯寺大桥加紧实施,白家湾西梁至双场、安远巩川至八里湾、古坡瓦泉峪至武山草川等三条通乡公路铺油硬化,新建通村水泥路65266公里。依托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村内巷道134公里。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持续加强,抢修乱建和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县财政投入300多万元,修补破损路面,增设环卫设施,安装道路标识,设置隔离护栏,持续开展垃圾大清运、卫生大扫除、秩序大整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着力发展科技农业,渭河川区地膜马铃薯复种大葱示范点、白家湾乡西梁苹果示范点等15个科学发展示范点全部建成,磐安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园在全市观摩评比中排名第一。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2.8万亩,种植地膜穴播小麦16.1万亩,粮食总产18.59万吨,实现“十连增”。着力发展规模农业,蔬菜、果品、养殖、劳务四大支柱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新增无公害蔬菜1.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3万亩;新建果园5.1万亩,全县果园面积达到4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378万头(只);输转劳务10.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1亿元。着力发展品牌农业,甘谷大葱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甘谷辣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商标局初审。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0个,流转土地3.8万亩。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惠及10万多人的东北部农村饮水安全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新建堤防26.3公里,新修梯田2.6万亩,综合治理小流域44平方公里,“五小水利”项目、崖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扩建项目主体完工。以天定高速公路沿线南北两山为重点,完成各类造林2.2万亩,补植补造1.6万亩。完成户用沼气“一池三改”500口。推广农业实用机械2815台(套),发放补贴556万元。着力推进扶贫攻坚,争取财政扶贫资金4320万元,比往年新增109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2个、整乡推进项目1个,3.83万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脱贫。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六峰工业园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聚集能力和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宏发冰糖、祁连山商砼、混凝土加气块、宏基建材等4户企业建成试产,三陇药业、大漠行麻编鞋业、百居保温材料等3户企业主体完工。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稳中有升,大唐甘谷发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公司分别实现税收3650万元、1719万元。宏发冰糖、平光玻璃、宏基建材、千河源水厂等4户企业跻身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新恒达化工、大漠行麻编鞋业出口创汇160万美元。制定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断加大扶持企业力度,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673户。佑安制动公司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出城入园项目积极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祁连山水泥公司2号生产线、大唐甘谷发电厂机组脱硝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淘汰城区落后供热燃煤锅炉3台,关闭拆除了紫城建材和浴佛水泥生产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第三方托管运营模式在全市推广。

商贸旅游业活力增强。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一纵两横”2.1公里道路以及给排水、供暖、通讯、天然气管网等配套工程全面建成。浙江商贸城9万平方米会馆全面完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3个项目完成规划选址、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商贸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安远、大庄、大石等乡镇综合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金山、西坪等乡镇综合市场加紧建设,新增农家店30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像山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舞台、停车场全面建成,景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以避暑休闲、餐饮娱乐为主的农家乐20户。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2644人,连续十四年名列全市第一。初中毕业会考600分以上学生3977人,接近全市中考高分段学生总数的一半。将县四大组织原办公场地无偿划拨甘谷一中,支持学校扩建,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主体完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完成了甘谷五中、金山农中和县职校的合并搬迁。新开工建设幼儿园12所、农村学校食堂34个,改造薄弱学校校舍5.84万平方米。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8项,取得国内先进成果2项、省级科技成果6项,连续四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县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馆,馆藏《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等6部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甘谷脊兽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省级评审。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新发掘大型车马坑一处,清理墓葬140多座。持续开展武术汇演、“三下乡”和广场文化活动,承办了全市第四届运动会青少年武术比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全面完成,全县所有村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县医院、中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规范实施。县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楼竣工投用,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15个。人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国优”创建成果巩固提高,4个村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和工商、质监整建制划转工作全面完成。修订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分层次、分行业组建了应急抢险队伍,不断强化应急演练,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提高。二轮县志修编完成初稿,《2013甘谷年鉴》出版发行。双拥、气象、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财税工作大幅提升。积极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全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98亿元,增长20.8%,一般预算收入2.54亿元,增长22%,争取上级补助18.87亿元,当年争得新增财力7578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坚持公共财政方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解难题,全年民生支出16.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0%,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5.48亿元,偿还政府性债务1亿元,清欠结付近两年工程欠款1.93亿元,教育、科技、农业支出达到法定要求,财政总支出22.1亿元,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民生事业等重点支出需要。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审计监督,扎实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检查,核减节约项目资金2393万元,行政经费支出实现零增长。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改革,财政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民生实事有效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962人,完成居民住房分散重建1164户,实施整村易地搬迁8299户,发放重建补助684.5万元。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补助1.48亿元,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生活保障资金1997.5万元。谢家湾中心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金山中心敬老院主体竣工,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32个。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6768人,724名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降低了起付线,提高了补偿比和封顶线,扩大了补偿病种范围,建立了市级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制度,全年补偿新农合基金1.93亿元。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稳妥实施,发放各类资助金3080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1623万元。住房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22套,开工新建818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700户,为3077户廉租住房家庭发放租赁补贴743万元。

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县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平安甘谷”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格落实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及时化解各类信访案件827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民主法制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78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2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一系列规定,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风行风明显改观。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打非治违”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得到加强,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县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理解支持、热心帮助的结果;是驻县各单位、武警官兵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项目结构不尽合理,一产三产项目多,二产和新兴产业项目少,项目整体带动能力不够强;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聚集效应不够明显,入园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市建设资金十分短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财源建设滞后,财政增长后劲不足,自给水平低,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技防设施落后,基层综治维稳力量薄弱,社会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需理顺,“四风”问题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一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新一轮扶贫攻坚规划,坚持“以商兴城、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壮大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

围绕上述目标,县政府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项目工作,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总投资195.7亿元的133个县列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68.22亿元。加快实施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二期工程、仿古文化街、县影剧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天然气输配工程、甘谷一中教学楼、甘肃东部重大土地整治、易地搬迁等总投资66.9亿元的39个续建项目;突出抓好浙江商贸城二期工程、城区排污工程、县体育场、县客运中心、南滨河路商住小区、磐安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东北部农村饮水安全二期工程等总投资128.8亿元的94个新建项目。

超前谋划争取项目。抢抓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突出基础设施、民生事业、节能环保、产业培育等重点,论证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争取通甘公路改造、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大小沙沟堤防、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富强路实验小学、渭北初中、中医院康复综合楼、毛家坪遗址综合开发保护等总投资79亿元的123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

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平台作用,紧盯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动态,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和企业。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加强跟踪联络,搞好协调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力争引进资金27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服务管理。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重大项目责任制,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度,认真做好土地供应、项目报批、资金配套等保障服务工作,助推项目顺利实施。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追究制,强化项目施工和质量监管,把每个项目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二、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管理,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大城乡规划管理力度。完成县城三版规划修编,完善旧城区、新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编制富强路、冀城路、南滨河路、甘麦二级公路城区段等重点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围绕全省“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行动计划,认真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审批管理,加强土地规划执法,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和抢修乱建行为,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

抓好城区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完成仿古文化街主体工程。全力配合支持甘麦二级公路建设和310国道改造项目,推进南滨河路东延工程,构建渭河川道大城区框架。实施康庄路西延、富强路西延工程,建设白云路和高桥路,形成南北相连、东西贯通的西城区交通网络。全面完成富强路、南滨河路西段道路建设,有计划地实施城区小巷道硬化治理。开工建设车场街综合市场,加快实施城区污水收集管网敷设、渭北片区供水管网改造、天然气输配工程等项目,统筹抓好便民市场、垃圾收集站、公共停车场、公厕等市政设施建设。探索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积极谋划姚庄片区开发改造,重点抓好冀城路、滨河路沿线开发建设,配套实施景观绿化工程。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以供热、给排水、巷道硬化、房地产开发为重点,全力抓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依托资源禀赋,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建设渭河川道区城乡一体化示范长廊,突出抓好磐安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深入开展“建设美丽甘谷”主题实践活动,注重群众文明素质提高,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全力抓好4个省级、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提升农村道路通畅能力。全面完成清溪河贯寺大桥、泾甘公路散渡河大桥拆除重建,新修通村水泥路82310公里,实现7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加强城乡客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深化农村道路安全整治,完善防护设施,强化养护管理,提高安全通畅能力。

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加大燃煤锅炉改造、工业污染治理、餐饮业油烟治理、扬尘治理、清洁能源替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应用力度,力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抓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完成城区自来水水质处理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利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重视抓好粮食生产。以提高粮食自给水平、实现口粮绝对安全为目标,深入实施地膜、种子、植保、沃土、农机五大科技增粮工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万亩,地膜穴播小麦1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认真实施粮安工程,新增科学储粮农户3000户。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鼓励农村集体承包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实施磐安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扩容提质工程,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建无立柱钢架大棚1000座,新增蔬菜面积1万亩。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建园模式,全力打造南北浅山区两个百里果品产业带,新建优质果品基地3万亩,配套建设小型果库30座。抓好辣椒、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快建设“一园、两带、三片”养殖经济圈,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新增规模养殖户50户。巩固扩大劳务基地,强化技能培训和劳务服务,输转劳务11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14亿元以上。

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实施十里铺、东北部二期、西北部管网延伸三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2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建设上南河至杨赵段渭河堤防工程,新修堤防6.6公里。以大庄柯罗沟流域、安远鸭儿沟流域为重点,新修高标准梯田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继续以天定高速公路沿线南北两山绿化为重点,完成各类造林2.4万亩,建设渭南百公里公路绿化长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林业双重管护、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等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谢家湾乡小流域治理项目,修农路、兴水利、栽果树、搞绿化,提高区域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沼气“进棚入园”试点,加强户用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完成“一池三改”200口。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施“村村响”工程,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紧紧围绕六盘山片区扶贫规划和省委“1236”扶贫攻坚计划,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重点,以整村推进、“双联”行动为载体,以种养业基地建设、科技扶贫、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为抓手,创新扶贫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新格局,突出抓好安远、磐安、大庄、金山、武家河5乡镇13个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大力改善贫困乡村水、电、路、房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现5.6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

四、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实力

提升六峰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抢抓全市建设渭河川道区百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和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机遇,理顺六峰工业园区管理体制,通过内引外联、挂大靠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园区二期道路、通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争取哈尔滨奥瑞德公司蓝宝石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抓好入园项目建设,支持大漠行麻编鞋业、百居保温材料等4户企业达产达标,完成佑安制动公司迁建。加强入园企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退出机制,坚决杜绝低水平建设。

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支持大唐甘谷发电厂、祁连山水泥公司等骨干企业兴办关联产业,提高经济效益。鼓励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力争2-3户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广告战略和质量振兴工程,鼓励机械制造、建筑建材、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名牌产品,增强竞争能力。

支持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融资、创业、技术、人才、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从事经营开发。

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水、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抓好工业节能降耗。落实污染防治和减排工作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重点排污企业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完成减排任务。

五、提速发展商贸旅游业,培育第三产业新亮点

构建大商贸流通体系。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园区路网结构,完成一期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浙江商贸城精品馆和星级酒店建设,促进一期会馆投入运营。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县客运中心、陇东南汽配城。完成六峰、西坪供销综合市场建设,改造提升冀城果蔬批发市场和康庄路便民市场,加快建设家家乐购物广场。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配送中心1个,改造农家店50个,培育更多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

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为方向,完善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大像山文物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古建维修工程,加固后山山体。加大古坡草原、尖山寺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力度,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开辟精品线路,开发旅游商品,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以上。

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快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和金融业发展,培育科技服务、信息咨询、休闲娱乐等新型产业。支持农超对接、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快速发展,促进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形成消费便捷、服务优良的现代服务网络体系。

六、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全面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加强财税收入征管。按照“做强骨干财源、做大群体财源、培育新兴财源”的思路,积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培植财源。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扩大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财力,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需要。依法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效益。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提升金融支撑作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担保机制,破解农村和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稳妥推进招行引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完成兰州银行甘谷支行建设,支持甘肃银行设立支行。培育发展便民金融点、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强化政府投融资、担保平台监督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强化金融监管,促进保险业、证券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七、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缓解川城区“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实施教育连片提升工程,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高考全市领先位次。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打造甘谷教育新名片。认真实施以薄弱学校改造为主的31个教育基础项目,加快一中扩建步伐,新建西坪、武家河、磐安金川等6所幼儿园,实现公办幼儿园城乡全覆盖。

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组织实施航天育种韭菜引进示范、改进型户用沼气等科技项目6项,引进推广“三新”科技成果26项,争取创新成果5项以上。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双联”工作,积极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做好急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选拔使用工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依托城区广场、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坚决抵制“三俗”文化。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加强馆藏文物管理,加大毛家坪遗址发掘保护力度,做好全国第一次野外可移动文物和全省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实施金山、西坪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项目。鼓励支持文艺创作,大力发展特色文化。认真抓好体育惠民工程和乡镇文化站提升工程,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加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传染病防控工作。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完成县急救中心建设,迁建新兴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或改造一批村卫生室。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落实医疗质量管理22项核心制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优先支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奖励优惠政策,强化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升人口素质。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抓好二轮县志修编,完成乡镇地震工作站建设,重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协调发展档案、双拥等各项社会事业。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按政策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补助标准和水平。继续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建设县儿童福利院。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33个。改造农村危旧房238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120户。为100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建成8个灾后重建新村。建设农村学校食堂17个。建成教师周转房2660平方米。在80个行政村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6乡镇10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完成各类培训2.5万人次。实施15个“一村一场”体育工程。

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补贴和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体系,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自主创业新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全力帮助各类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做好村干部养老保险统筹工作,鼓励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提高缴费标准。减少新农合报销环节,缩短报销周期,积极推行省内异地即时结报制度,落实27种重大疾病、34种特殊疾病新农合保障。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保供养、孤儿供养、优抚安置工作,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26套,开工新建568套,及时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

扎实做好居民住房灾后重建。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项目资金,坚持群众自建与集中修建相结合,10月底前全面完成重建任务,确保受灾群众年底前住上新房,过上安居生活。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三调联动”和法律服务,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和突出信访问题。深化“平安甘谷”建设,完善网格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帮扶管理。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舆情分析研判,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大力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盗抢财物、吸贩毒品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应急救援演练,推进达标创建,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认真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稳增长、惠民生上不断推出新举措,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不断探索新路子,在抓改革、促开放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废除各种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把政府工作重心放在优化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正义、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的广泛监督。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公开听证制度,增强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利民便民为民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尽心竭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尽心竭力办好顺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失职追究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以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干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着力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带头管好自己、管好亲属、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甘谷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谷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甘谷县 政府工作报告 甘谷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