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档下载> 正文

【农业方案】宁强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3-06-27 09:45:02 本文已影响

宁强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为加快转变全县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倍增工程实施和脱贫攻坚产业富民计划实施,发展具有宁强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根据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方案】宁强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农业方案】宁强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



宁强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实施方案


为加快转变全县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倍增工程实施和脱贫攻坚产业富民计划实施,发展具有宁强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根据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方案》(汉政办发〔201623号)要求,结合宁强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到2020年,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产品优质安全,产地环境优越,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坡改梯”“旱改水”工程,推进汉江、嘉陵江及支流沿岸浅山丘陵集中连片农田建设。

(二)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将粮食四大功能区中高产田全部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管,全面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

(三)大力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坚持“稳定面积、优化品质、提升单产、确保总产”,积极推广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绿色安全的增产模式。继续实施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高海拔区域扩大马铃薯、玉米种植面积,川道地区扩大高产优质水稻和双低油菜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确保全县粮食、油料年产量稳定在8.5万吨、1万吨以上,粮油总产持续保持动态平衡,

三、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四)突出产业重点。立足全县农业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围绕生猪、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干果五大主导产业和高山蔬菜、牛羊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全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五)稳步发展现代畜牧业。以生猪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肉牛、肉羊、土鸡和中蜂产业,推进猪牛羊禽蜂五大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推进畜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积极引导发展牧草基地,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到2020年,全县建成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示范带动全县生猪出栏60万头、肉牛养殖6万头、肉羊养殖10万头、土鸡养殖260万只、中蜂养殖3万箱,发展牧草基地0.3万亩。

(六)做优茶产业。以标准化茶园建设为抓手,坚持“科学化布局、园区化建设、机械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发展理念,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实施玉皇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融合茶园观光、度假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采制、文化旅游等为主的多元功能,引领全县茶旅游开发,推进茶产业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8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

(七)做精特色蔬菜产业。坚持“稳定蔬菜、突破菌业”,加快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围绕市场和消费需求,优化蔬菜种类和品种结构,规范种植技术,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和魔芋种植,提高单产水平和效益,积极引导发展设施蔬菜,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复种指数,确保蔬菜产品市场供给。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广统一租地、统一建棚、统一生产菌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独立核算的“六统一分一独立”种植模式,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县发展高山蔬菜1万亩,魔芋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确保主要蔬菜产品市场供给;年发展食用菌达到4000万袋以上,将宁强打造成陕甘川毗邻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八)促进果业转型升级。紧扣全省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布局,积极扶持发展猕猴桃产业,稳步发展桃、李、樱桃等常规水果,引导发展大樱桃、草莓等高效特色果品,融入休闲采摘体验功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到2020年,全县水果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0.5万亩。

四、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九)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落实财政扶持、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指导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国家项目,在机械设备、技术服务、惠农补贴、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建立新型职业农业培育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到2020年,培育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以上,认定规模经营家庭农场80个以上,培育职业农民400人。

(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依法有偿流转土地和林地,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支持统一连片整理耕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工作,支持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到2020年,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提高到20%,流转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

(十一)大力开展产业化经营。拓展农业园区功能、完善产业体系、培育产品品牌,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完善和推广茶叶、食用菌、生猪等产业联盟模式,带动农民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现代服务业等多元富民产业。开展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新型经营主体试点,吸纳周边农户就近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企互动产销对接模式,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十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精深加工、循环加工,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引导支持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广泛吸纳外地客商、工商资本、民间资金投入中药材、茶叶产业发展和山野菜、食用菌加工、生物萃取项目。

(十三)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依托汉江水源地良好的生态环保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积极开展宁强茶叶、核桃、中药材、香菇等优势农产品推介活动,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依托已形成的青木川旅游产品市场,燕子砭核桃、天麻交易市场,巴山高山蔬菜交易市场、县城农贸市场等集散中心,联结打通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在镇(办)、村发展商业服务网点、农产品配送中心,支持建设农产品冷链体系。

五、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十四)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深化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重点围绕茶叶、香菇、核桃、猕猴桃良种选育、关键技术创新、重大生产技术集成、重大成果转化应用和新技术引进示范,开展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助推全县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马铃薯、油菜“育繁推一体化”运行机制,支持种业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十五)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落实力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茶叶机械化采摘、畜禽机械化饲喂等机具配套研究示范,普及山区农耕机具应用,推进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关键作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十六)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培育电子商务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电商与实体经济对接。加快建立县、镇(办)、村三级电商运营配送体系,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支持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示范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强化县级农业信息网站和镇(办)农技服务一点通服务管理,实现农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集雨窖塘和石坎梯地建设,实施灌溉渠道衬砌防渗改造,积极推广抗旱品种、地膜覆盖、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技术。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机制。

(十八)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认真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行农业清洁化生产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施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进种养结合,支持大型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有机肥加工厂等粪污治理设施。加快农作物秸秆、食用菌废袋综合利用和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新技术实验示范推广。

(十九)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依托汉水源生态资源和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开发农业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农旅融合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城郊体验采摘、休闲垂钓、观光度假等都市农业。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全力打造青木川、汉水源、玉皇冠休闲农业知名品牌。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自然景观资源保护,推进农旅融合快速发展。整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十)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推行清洁化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行为,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实施“三品一标”认证以奖代补机制。

(二十一)加强农产品监测预警。加强基层农产品检测能力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专业检测人员,不断健全县、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二十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建立农产品身份识别、质量安全内控体系和追溯系统,严格管控生产源头、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三大环节。推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五治一品”,推进产地认证、市场准入与质量追溯互联互通。加强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执法检查和农资市场抽检,严厉打击出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假饲料等坑农害农行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监管,加强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监测监管工作。

八、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二十三)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县农业部门要牵头负责,林业、水利、科技、扶贫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镇(办)要尽快制定本辖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体意见和推进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夯实工作责任,把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组、地块,确保工作成效。

(二十四)加强部门协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县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农业部门要加强服务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发改、财政部门要加大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金融单位要积极落实信贷、保险支持政策,教育、科技、国土、环保、水利、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推荐访问:宁强县 实施方案 农业发展 【农业方案】宁强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