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调查报告> 正文

自评报告指导书-小教-二级2021-02-07

鸿贵文秘网 发表于2022-04-05 17:15:03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评报告指导书-小教-二级2021-02-07,供大家参考。

自评报告指导书-小教-二级2021-02-07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 认证

 自评报告 撰写 指导书

 (2021 版)

 自评报告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专业应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准确说明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客观陈述为达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而设计并实施的教育教学体系,为支撑人才培养而配备的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以及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而建立的持续改进机制。

 本指导书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提出了自评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仅用于专业撰写自评报告参考,而不是作为自评报告撰写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是专家在进行认证判断时所需的基本信息,自评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这些内容。

 自评报告应严格依据标准,参照本指导书建议的格式撰写。文字描述应简练准确,图表应清晰详实,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便于认证专家对照认证标准进行审阅。自评报告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将少数学生的“标志性成果”作为达标举证材料。

 1.报告结构依照认证标准顺序,分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达成情况、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内容。

 2.报告内容按照指导书要求,紧扣认证标准,逐条用数据和事实举证达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改进措施,总篇幅不超过 5 万字。其中,对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描述不少于 1/3。

 3.报告要求明确清晰给出专业“自画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专业主动开展自评自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积极行动整改。对于回避、掩盖问题与不足的专

 业,将被要求重新修改自评报告或中止进校考查。

 4.报告所列举证数据和事实要求客观真实,以学校填报的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与《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相印证,为认证专家进校开展现场考查提供有效支撑。

 5. 支撑材料是对自评报告中描述内容的佐证,其本身并不是自评报告的一部分。相应的原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教学文档、教学管理文件、课程评价、问卷调查等支撑材料须留存电子或纸质文档供专家进校查阅。

 本指导书中部分名词的说明:  支撑材料: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各章节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包括管理文件、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或其它佐证性资料等。支撑材料作为自评报告的附件单独汇编成册(对于附件中难以呈现的支撑材料,应提供材料索引,以便专家现场调阅)。

  评价:对收集的数据、证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解释,收集证据和资料可采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 抽样应具有统计意义。评价结果是持续改进的依据。

 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目的、制度、责任人员、方法和流程等,对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 (小学教育第二级)

 自评报告

 学校:

 专业:

 完成时间: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专业负责人签字:

 学校盖章:

 自评报告目录 0.背景信息 ........................................................................................................................ 1 标准 1 培养目标 ............................................................................................................... 2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2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5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5 标准 2 毕业要求 ............................................................................................................... 6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7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14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14 标准 3 课程与教学 ......................................................................................................... 15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15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22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23 标准 4 合作与实践 ......................................................................................................... 24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24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28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29 标准 5 师资队伍 ............................................................................................................. 29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29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33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34 标准 6 支持条件 ............................................................................................................. 35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35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38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38 标准 7 质量保障 ............................................................................................................. 39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39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43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43 标准 8 学生发展 ............................................................................................................. 44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 44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 49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 50

 1

 0. 背景信息 (1)专业所在学校的简介以及教师教育情况简述(限 300 字以内)。内容应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归属关系,学科布局,本科专业数量,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专任教师规模及教师教育情况等。

 (2)本专业发展沿革情况(限 600 字以内)。内容应包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学制和学位、办学地点、目前在校生数、年招生规模;专业师资队伍概况;专业依托学科的情况和基本办学条件。

 (3)本专业以前参加认证的情况(若为初次认证,无须书写该部分内容;若非初次认证,提供开始认证的年份以及最近一次认证的时间,描述上次专业认证后的持续改进情况,并在附件中提供上次的认证报告与整改报告)。

 (本指导书中,除认证标准以外的提示信息在撰写自评报告时无需呈现。)

 认证专业 信息 专业名称

 所在学校

 所在学院

 授予学位

 学制

 专业开设时间

 院系网址

 专业联系人 姓名

 电子邮件

 电话

 手机

 通信地址 (邮编)

 职能部门联系人 姓名

 电子邮件

 电话

 手机

 2

 标准 1 培养目标 第一部分:达成情况 (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1 1 )需要说明的情况:

  用单独段落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全文,明确毕业生服务面向、职业能力特征概述与人才定位(明确该目标出自哪版培养方案)。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和改革要求的情况。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与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的关系。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开展了规范有效的调研,并定性或定量分析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列表说明调研需求预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应关联关系。

 目标 结构

 调研 需求 预测

 目标 定位描述

 服务面向

 3

 职业能力特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

  人才定位

  (2 2 )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的调研分析报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和论证资料,含记录性资料(附件中提供资料索引)

  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相关文件 1.2 [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1 1 )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表述明确清晰,预期了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岗位领域具有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在学校环境下能够达到的专业成就及显现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并举证说明该预期可以达到或实现。

  描述说明当前执行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够体现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

  描述并举证说明专业采取多种途径让培养目标能够为本专业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理解、认同。

 (2 2 )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4

  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各利益相关方接受认同情况的佐证材料(或具有可信度力的等效证据)

 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 1 )需要说明的情况:

  描述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定期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制度、评价依据、评价周期、评价程序、评价责任机构和责任人、评价结果的形成过程及结果反馈等。

  说明最近一次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过程和结果。

  关于培养目标修订的相关制度,包括修订周期、修订依据、修订程序、主要参与人员。

  描述说明最近一次专业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情况,包括修订时间、内容和依据等,重点说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结果在修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 描述说明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用人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过程的相关规定,以及在最近一次评价和修订工作中利益相关方发挥的作用。

 (2 2 )需要提供的支撑材料:

  学校与院系层面关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制度文件  近 3 年专业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原始材料(附件中提供材料索

 5

 引)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请根据上述达成情况,逐条对标诊断,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共性问题可单独列出)

 1.1

 [目标定位]

 …… 1.2 [目标内涵] …… 1.3 [目标评价]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逐条对标开方,明确清晰地描述已采取的或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提供支撑材料。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若难以归结到某项二级指标的措施可单独列出。)

 1.1 [目标定位]

 …… 1.2 [目标内涵]

 ……

 6

 1.3 [目标评价] …… 标准 2 毕业要求 2.0 毕业要求落实评价 专业应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

推荐访问:指导书 自评 报告